周末,与李老师继续寻找长安秋色。他提议到滈河公园逛,我也很想去那拍拍那里的白杨树林,顺便到我家孩儿上班的财经学院转转,拍拍银杏树。坐地铁二号线,终点站常宁宫出站,坐了个出租车,送我们下了滈河大桥,又回头到了神禾塬下的这片杨树林,便到了公园。
说是公园,也有健身步道,还有一些健身器材,两三个本地人在锻炼。周边是树林,脚 下到处是杂草、树枝和枯叶,人气不旺。李老师说,其实这样也好,安安静静地走,闻到青草的味道,就像在天水元龙老家一样亲切。
北边山崖下,有几孔土窑,来历不简单。旁边有个牌子,有个简介:土窑称“八面窑”,上世纪五十年代,陕西戏曲研究院院长马健翎在这里挖窑洞八孔为创作基地,编排了著名的眉户剧《梁秋燕》和秦腔现代戏《血泪仇》。李老师是作家,对此如数家珍,给我介绍了一番,记得小时听老人讲“听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饭”。其他的,一概不知、不懂。
我们沿着泥泞小路,走到滈河边上,河边有沙子,很细,如果开发成沙滩,肯定比樊川公园谲河公园的沙滩更吸引人。河里的水鸟自由飞翔嬉戏,东边是高大挺拔的滈河大桥,西边是一座石桥,古朴厚重,看来有些年头了。站在桥头,阳光渗出云缝,眼前一片金黄。
沿着石桥上塬,误入一个废弃的村庄。我们俩像没头苍蝇一样转了两圈,朝东边方向,看到一个单位围墙边,有个老人边玩手机边放羊。走近后,他要我们帮他拍个视频,特别关注,要把两头猪拍上。原来老人养了二十来头羊、两只猪,还有九条狗。有人要买他散养的猪,因此想发个视频让买主看看。聊了两句,他就听出来李老师是天水东路人。原来他家在宝鸡拓石,离天水元龙很近。看来还算半个老乡呢,他们俩聊熟悉的村子、熟悉的铁路、熟悉的车次,越聊越热乎。
老人姓王,说他在鱼包头村外甥女这儿,已经二十多年了。他陪着我们往回走,走到一片田地,有好多古墓坑,正在考古。老人说,这是西周的墓葬,鱼包头村里有不少人姓姬,属于周文王姬昌的后裔,属于原来的守墓人传承下来的。西周镐京,就在滈河一带。想不到我们在滈河边上,遇到了西周的遗迹。
鱼包头村很大,老人指着不同方向,说这是一组、这是二组。包括财经学院、常宁宫一带,都属于村里的地盘。我问鱼包头是不是与村里人在滈河打鱼有关,他也说不清楚。回来后,我查了一下,一种说法是与御宿川有关系。秦汉上林苑荒废后,隋唐时期本村先民在御宿川此地修堡寨居住,给堡子起名“御堡子”,也就是“御宿川的堡子”的意思。御堡子分东西两个堡子,一个称东堡,一个叫西堡。明朝时期改名为“毓宝头”,民国时期将“毓宝头”简化为“鱼鲍头”。
另一种说明是从《咸宁长安两县续志》得来的:“鱼包头,原名韦堡头”。“韦”字本地人念“鱼”,于是转音成“鱼包头”了。鱼包头村东以王姓人居多,称王堡子。村西以姬姓、恒姓居多。姬姓,可能就是放羊老人说的西周守墓人的后代。
中午,到了财经大学,银杏落得差不多了,但我们俩看了战国大墓。滈河之行,收获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