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罗是埃及的首都,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古都之一,记者曾经有幸先后两次埃及行,并且到开罗寻访探秘这个具有数千年文明史埃及的远古文化。这里有体现埃及传统文化的国家博物馆,以及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等著名的人文景观。
埃及金字塔(摄影:冯赣勇)
首次埃及行于2013年5月3日至5月10日;二次埃及行于2014年1月27日至3月7日,虽然两次分别为八天与十天的自驾行程,但是前往的目的性却有所不同。前者为单车独骑的考察堪线;后者则是数百人组成的自驾车队的体验感受。
埃及国家博物馆(摄影:冯赣勇)
但就开罗一地的两次行程的安排却很有意思,首次行程为埃及行的最后一站,二次却是来埃及的首站。相对比较来说,两次开罗的所到之处,还是首次的开罗之旅,较为全面一些。虽是如此,但不同的行程总会有别样的经历与记忆。
开罗米纳宫酒店(摄影:冯赣勇)
2013年5月3日晚上,记者参加的由埃及驻华大使馆旅游处与中国爱车管理机构所属的爱车环球集团组织的“魅力埃及自驾之旅考察团”一行十人,在领队张燕伶的带领下从首都机场T3航站楼出发,乘埃及航空公司MS956航班开启埃及之旅。经过近11个小时的行程,于埃及时间6:10顺利飞抵开罗国际机场。之后驱车前往开罗市区下榻米纳宫酒店。
米纳宫酒店庭院(摄影:冯赣勇)
万没想到,我们在开罗下榻的米纳宫酒店就是当年开罗会议的举办地。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中国政府首脑蒋介石,就是在这里举行了世界瞩目的开罗会议。
米纳宫酒店留影(摄影:张燕伶)
开罗会议签订了《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其主要内容是:“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我三大盟国抱定上述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胁日作战之联合国家目标一致,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因此,开罗宣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处理日本问题尤其是处理日本抢占别国领土问题重要的、公认的国际准则。
米纳宫酒店内一角(摄影:冯赣勇)
2013年5月8日晚,当我在这家饭店寻觅当年开罗会议在此遗迹的时候,竟然遇到了意外的惊喜。在饭店三楼的走廊里,记者一行遇到一位饭店服务员,我很礼貌地用英语向他问晚安并点头致意,他微笑地看看我停顿了片刻,然后友好地悄声引我走到一个房间,打开了房门让我进去,进屋开灯后他指着墙上挂的一幅照片让我看。
三位元首的合影(资料)
我过去一看,原来上面是蒋介石、罗斯福与丘吉尔三人的合影。他指了指照片中的蒋介石又指指整个房间,我一下明白了,原来这就是当年开罗会议时蒋介石夫妇下榻的房间。
蒋介石住过的客房(摄影:冯赣勇)
接着,又进来了一位穿西装的工作人员,他听着那位服务员的介绍,频频友好地向我们点点头,之后,带着我们进入各个房间转了一圈后出来,又先后进了另外两个套房,里面分别有罗斯福与丘吉尔的照片,在罗斯福曾经住过的房间里我们来到阳台上,虽然夜色昏暗,但目视正前方的金字塔清晰可见,朦胧中透着一种神秘之感。
与酒店工作人员留影(摄影:张燕伶)
在开罗米纳宫饭店的一个晚上,能够有幸先后参观了三所当时的三位国家首脑人物在开罗会议时下榻过的房间,真是做梦都没想到的难得收获。特别是身在当年发生举世瞩目的历史事件的现场,看到房间内至今按历史原貌保存完好的所有家具、陈设,既十分考究、典雅,又焕发着浓郁的历史沧桑感,不禁由心底里升起一股说不出来的肃然起敬之感。
酒店的园林景观(摄影:张燕伶)
来埃及的游客数不胜数,下榻这个饭店的游客也很多,而像记者一行如此幸运的应该是不多见的吧!就凭这一点,埃及之行米纳宫饭店的传奇经历,将给记者留下永远难忘的美好记忆。
开罗尼罗河桥上(摄影:张燕伶)
埃及时间5月9日上午,记者随“魅力埃及自驾之旅考察团”离开下榻的米纳宫饭店,终于开始了开罗的探秘之旅。开罗(Cairo)横跨尼罗河,气魄雄伟,风貌壮观,是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商业中心。她由开罗省、吉萨省和盖勒尤卜省组成,通称大开罗。是埃及和阿拉伯世界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在经过尼罗河的大桥上时,团员们留下了最后一张以尼罗河为背景的合影。
尼罗河大桥合影(摄影:冯赣勇)
开罗一日行的当天,我们将先后参观瞻仰埃及国家博物馆、开罗清真寺及金字塔。对于记者而言,最早了解埃及的则是源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观赏的一部根据英国著名女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代表作之一《尼罗河上的惨案》改编的同名电影。
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剧照
在那部由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的经典影片中,作为观众,我跟着比利时大侦探赫尔克里·波洛及游客们乘坐的游艇,在尼罗河上进行了一次埃及游,在探究三起错综复杂的杀人案侦破的同时,饱览了埃及尼罗河风光如画的自然美景及震撼的人文景观,也对埃及留下了极为深刻的感观印象。
壮观的石柱景观(摄影:冯赣勇)
特别是来埃及后已经先后考察到访了卢克索、赫尔加达、亚历山大等地,尤其是身临其境所见到的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外景地的卡尔纳克神庙巨石石柱的震撼景观,给人印象颇深。如今对来到开罗的观光,更是一种特别的期待。
埃及博物馆门首(摄影:冯赣勇)
记者一行首先来到位于开罗尼罗河东岸的埃及国家博物馆。该馆分为室内与室外两个部分,室内部分不允许拍摄。这是一座具有 3000 多年悠久历史的古代埃及文明的遗物宝库。导游亚瑟介绍说:这里共收藏有各种文物12万件,目前对外陈列展出的只有4 万件,其余未展出的文物均在博物馆的地下。因这座博物馆以广为收藏法老时期的文物为主,埃及人又习惯地称之为“法老博物馆”。
埃及博物馆留影(摄影:张燕伶)
该馆被埃及人称为“埃及博物馆之父”的法国著名考古学家马里埃特于1858年在开罗北部的布拉克设计建筑的,后又曾经过两次搬迁,1902年迁至开罗新馆。馆内设有50多个陈列室。当时建造这座博物馆的目的是为了阻止发掘出来的埃及国宝流往国外。
博物馆庭院一角(摄影:冯赣勇)
走进埃及博物馆,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座壮观古老而豪华的红色双层石头建筑物,接着在博物馆的庭院中,到处矗立的文物石像等令人目不暇接。只见博物馆入口的设计融入了古埃及艺术的特征:大门的外廓是一个圆形拱门,拱门两侧的壁龛中各有一个将法老形象欧式化的浮雕,其中一个持有纸莎草,另一个持有莲花,分别象征古代埃及的南北方。
庭院的狮身人面像(摄影:冯赣勇)
埃及博物馆花园般的庭院中,摆放的都是许多著名埃及学者的塑像以及斯芬克斯像、方尖碑、石刻等,充分体现了古埃及历史文化的文明。
庭院中的石雕像(摄影:冯赣勇)
走进室内展馆,五花八门的珍贵文物,每一件都有其传奇般的历史故事。馆内的藏品从史前时代到远古、中古、帝国时代,以至希腊和罗马的美术品比比皆是。包括埃及法老的巨大石像和法老的镀金车辆,有史前的陶器、石器,也有古代艺人精心制作的各种艺术品,以及记载古埃及科学、文学、历史、法律等内容的纸莎草纸文献。特别是还可以看到几千年前制作的木乃伊,躺在黄金、宝石镶嵌的棺木里,依旧保持原貌,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墙壁上的雕像(摄影:冯赣勇)
埃及博物馆分为上下两层,包括100余个展厅和一个大型图书馆。展品按年代顺序分别陈列在几十间展室中。一层陈列公元前27至前22世纪古埃及时代到5至6世纪罗马统治时代的历史文物;二层设木乃伊、珠宝、棺木、绘画、随葬品、纸草文书等专题陈列室。
马里埃特雕像纪念园(摄影:冯赣勇)
博物馆中最著名的展品是图坦阿蒙墓出土的珍宝,包括人形金棺、金樽室、金御座、王后金冠及其他王室用具。图坦阿蒙金棺是用450磅纯金制成,是人类历史上最精致、最伟大的金制品。年轻的图坦阿蒙王在18岁时死去,用三层棺匣来装殓王身。博物馆馆藏有最内层和最外层的棺匣。金棺金制,彩漆,雕刻细腻,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博物馆庭院景观(摄影:冯赣勇)
图坦阿蒙御座也是金光闪闪,座椅的正面两侧各有一个金制的狮子头,扶手为蛇首鹰身的雕像,分别代表上下埃及的王权。御座的靠背是一幅王室家庭生活的画面:在阳光照耀下,王后含情脉脉地抚摸御座上的国王,二人目光相对,和美温馨。椅背是一块黄金板上镶石加彩,与中国的景泰蓝有异曲同工之感。博物馆的著名藏品还有记录公元前31世纪完成古埃及统一大业的“纳尔迈”石板、哈扶拉金字塔中发现的法老哈扶拉坐像、石灰石雕像“书记官”、“王子拉霍特普和他的妻子诺夫勒特”雕像组等都是举世闻名的古埃及艺术精品。
途遇热情的孩童(摄影:冯赣勇)
我们首次走进埃及开罗行,在结束了第一个景点:埃及博物馆的参观后,亚瑟导游为了让考察团一行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埃及的文化,带大家驱车前往开罗市区的一个著名的清真寺瞻仰。一路上开罗市区的很多有趣景观令大家眼花缭乱,很感兴趣,像头顶满满一大笸箩大饼的男子骑着自行车,在市区中游刃有余的穿行自如的高超车技,令人感到十分惊叹。偶遇一帮刚下学的孩子们,他们欢呼雀跃地隔着车窗向记者一行热情地打招呼,让人深感埃及人的热情和奔放。
埃及清真寺(摄影:冯赣勇)
埃及现有驰名整个伊斯兰世界的著名清真寺12座,也是东西方客人的旅游之地。我们来到的这个清真寺就是其中一座,抵达这里时正在进行一场礼拜祭祀。进入清真寺男女均要脱鞋,女性还要穿绿色的袍子,并分从两个口进入。
清真寺礼拜大厅(摄影:冯赣勇)
在寺内的前面大厅里我们远观了虔诚做礼拜的庄严肃穆景象,之后来到寺内后面的大厅,大家席地而坐,亚瑟也较为全面,深入浅出地向大家介绍了埃及清真寺的相关历史,令记者一行听得津津有味。
清真寺留影(摄影:张燕伶)
在开罗最后的行程就是瞻仰记者一直梦寐以求的壮观金字塔建筑群。位于开罗城西南方向的埃及金字塔(Pyramids)群古迹,相传是古埃及法老(国王)的陵墓,但是考古学家却从没有在金字塔中找到过法老的木乃伊。
走进金字塔景区(摄影:冯赣勇)
金字塔主要流行于埃及古王国时期。陵墓基座为正方形,四面则是四个相等的三角形(即方锥体),侧影类似汉字的“金”字,故汉语称为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至今最大的建筑群之一,是古埃及文明最有影响力和持久的象征之一,这些金字塔大部份建造于埃及古王国和中王国时期。
金字塔脚下的游客(摄影:冯赣勇)
我们乘坐的大巴车从老胡夫金字塔经过时,发现从塔下向上仰望,感觉金字塔十分高大壮观。而一些攀爬在金字塔上的游人与整座塔一比,显得那么的渺小。亚瑟指引司机一直将车子开到较高的位置。
首次金字塔留影(摄影:张燕伶)
车行途中他介绍说:在基沙芸芸的金字塔中,尤以基沙的三大金字塔最为闻名于世,这就是胡夫王(Khufu)、卡夫拉王(Khafre)和孟卡拉王(Menkaure)的三座塔,不仅最为宏伟也最为完整。而我们车前往的高处也是观赏三座金字塔的最佳位置。来到此下车后只见这里的游人如潮,都在这里拍照留影。
金字塔景区的父子(摄影:冯赣勇)
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隶制国王的陵寝。古代埃及人对神的虔诚信仰,使其很早就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来世观念”,他们甚至认为“人生只不过是一个短暂的居留,而死后才是永久的享受”。因而,埃及人把冥世看做是尘世生活的延续。受这种“来世观念”的影响,古埃及人活着的时候,就诚心备至、充满信心地为死后做准备。每一个有钱的埃及人都要忙着为自己准备坟墓,并用各种物品去装饰这些坟墓,以求死后获得永生。
金字塔景区内一角(摄影:冯赣勇)
以法老或贵族而论,他会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去建造坟墓,还命令匠人以坟墓壁画和木制模型来描绘他死后要继续从事的驾船、狩猎、欢宴活动,以及仆人们应做的活计等等,使他能在死后同生前一样生活得舒适如意。古代埃及人叫它“马斯塔巴”。后来,有个聪明的年轻人叫伊姆荷太普,在给埃及法老左塞王设计坟墓时,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方法。最终建成一个六级的梯形金字塔--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雏形。伊姆荷太普设计的塔式陵墓是埃及历史上的第一座石质陵墓。
二次来金字塔留影(摄影:曹群)
左塞王之后的埃及法老纷纷效仿他,在生前就大肆为自己修建坟墓,从此在古埃及掀起一股营造金字塔之风。由于金字塔起源于古王国时期,而且最大的金字塔也建在此时期内古埃及人产生了国王死后要成为神,“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金字塔就是这样的天梯。同时,三角锥体金字塔形式又表示对太阳神的崇拜,因为古代埃及太阳神“拉”的标志是太阳光芒。犹如“拉”的眼睛一样。后来古代埃及人对方尖碑的崇拜也有这样意义,因为方尖碑也表示太阳的光芒。
金字塔景区大合影(摄影:冯赣勇)
在古埃及所有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是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这座大金字塔原高146.59米,经过几千年来的风吹雨打,顶端已经剥蚀了将近10米。在1889年巴黎建筑起埃菲尔铁塔以前。胡夫的金字塔,除了以其规模的巨大而令人惊叹以外,还以其高度的建筑技巧而得名。
狮身人面像
胡夫死后不久,在他的大金字塔不远的地方,又建起了一座金字塔。这是胡夫的儿子卡夫拉的金字塔。它比胡夫的金字塔低3米,但由于它的地面稍高,因此看起来似乎比胡夫的金字塔还要高一些。最小的一座金字塔的主人是卡拉夫王的继位者孟卡拉王,这座塔的规模比前两座都小,底部边长只有108公尺,高度也只有67公尺,实际体积仅及胡夫王金字塔十分之一,而且所用的石块较重,雕凿较粗糙,可能在仓促下建成的。
狮身人面像留影(摄影:冯赣勇)
在远观三座金字塔的壮观景象后,车友们乘车前往位于卡夫拉金字塔一侧的狮身人面像。这座像实际上是当年建卡夫拉金字塔的重要组成部分。上面雕的就是卡夫拉的头部,而配着狮子身体的巨大雕像,就是所谓的狮身人面像。
开罗街景(摄影:冯赣勇)
整座石像除了狮子是用石块砌成之外,整个狮身人面像是在一块巨大的天然岩石上凿成的。它至今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为什么刻成狮身呢?在古埃及神话里,狮子乃是各种神秘地方的守护者,也是地下世界大门的守护者。因为法老死后要成为成太阳神,所以就造了这样一个狮身人面像为法老守护门户。
街头墙壁涂鸦(摄影:冯赣勇)
结束了金字塔群及狮身人面像的参观,整个“魅力埃及自驾之旅”的行程也为之圆满结束。回想起一晃而过的八天自驾埃及的行程是那么的短暂。好像刚刚开始不久就结束了,那些异常值得瞻仰的体现埃及古老文明的珍贵的人文景观;令人意犹未尽!
出发前的大合影(摄影:冯赣勇)
看来好事多磨,万没想到几个月后的2014年2月26日,记者又迎来了由埃及旅游部、埃及驻华大使馆旅游处、北京市汽车摩托车运动协会、爱车事业管理机构联合主办;北京市汽车摩托车运动协会自驾车委员会等承办;埃及航空公司支持,并由国内众多媒体、旅行社、各地汽车俱乐部、爱车会员及自驾爱好者组成的近200人参加的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的第二次“魅力埃及自驾穿越撒哈拉沙漠 相聚红海自驾之旅活动”。这次记者作为随团采风的团员之一,再次历经了激动兴奋的十天埃及魅力行程,记录下了诸多刻苦铭心的美好记忆,更是令人回味无穷。
领导为大家送行(摄影:冯赣勇)
当晚,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隆重举行的本次活动出发仪式上,埃及驻中国大使馆旅游处参赞阿布先生、埃及航空中国区总经理阿拉先生、北京市汽车摩托车运动协会主席邓少辉先生、爱车管理机构总裁兼本次活动总指挥曹群先生等分别致辞,并共同预祝此次中国与埃及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自驾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出发仪式现场一角(摄影:冯赣勇)
出发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搜狐、网易、凤凰网、榜中榜、汽车自驾游、汽车旅行、中国妇女、中国日报、汽车导购、穿越、Touchic新媒体等20家随队媒体记者与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河北、河南、江苏、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广东、四川、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全国各直辖市、省、自治区的20多家优秀汽车俱乐部的车友合影留念后踏上征途。
车队行进在开罗(摄影:冯赣勇)
2014年2月27日埃及时间凌晨5:40,满载车友们的埃及航空公司MS956航班经过11个小时的飞行,顺利降落在开罗国际机场。
埃及博物馆(摄影:冯赣勇)
前来接机的埃及旅游部、埃及星光旅行社相关负责人和其组织的由导游、配带微型冲锋枪全副武装的便衣特警等组成的庞大接待队伍早已在机场外迎候。188名游客分乘五辆大巴车首先前往埃及国家博物馆,开启了记者的第二次开罗探秘、了解埃及远古文化的文明之旅。
博物馆旁的装甲车(摄影:冯赣勇)
担任此行媒体团队的导游穆龙(Mohmaed Ahmed)先生,是个很帅的埃及小伙子。他不仅知识渊博,而且十分热情、幽默,风趣,其绘声绘色的讲解很快博得了大家的喜爱。其标准的汉语普通话表述,使其很快就与大家热络地打成了一片。
二次来博物馆留影(摄影:曹群)
埃及博物馆也是记者第二次光顾,由于这里距解放广场不远的市中心,故周边一向热闹非凡。但当再次来到这里时,也许是时间尚早,发现以往热闹的博物馆周边却很安静。空旷的博物馆大门前与往日游客如织的景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与此同时,在埃及博物馆一侧的长长街道两旁一辆辆的警车、装甲车排列成行,望不到头。车上是荷枪实弹的埃及警察与军人,为这里的宁静又平添了几许威严、肃穆的气氛。
荷枪实弹的军人(摄影:冯赣勇)
团队结束了博物馆的参观,车友们乘车来到下榻的开罗米纳宫酒店午休。米纳宫酒店因当年在此签署著名的“开罗宣言”而闻名于世界。记者首次来埃及下榻的就是这里,并且还有幸瞻仰了当年中英美三位首脑下榻过的房间。因此对于再次下榻该酒店有着宾至如归之感。
酒店内车队排列成行(摄影:冯赣勇)
值得一提的是米纳宫酒店也是本次活动车队的出发地。特别最令人心动的景象,莫过于那些在院内整齐排列着的埃及行用车,一色的现代新车就是车友们的坐骑。午休后,团队前往位于米纳宫酒店斜对面不远的金字塔群及狮身人面像的瞻仰。参观结束后已近华灯初上时分。
游艇上的晚宴(摄影:冯赣勇)
当晚,大家在夜色中乘车来到了尼罗河码头,登上游艇开始夜游美丽的尼罗河。埃及旅游部亚洲事务部助理纳赛尔博士亲自出席了埃及旅游部、埃及星光旅行社在游艇上为欢迎“爱车自驾埃及穿越撒哈拉沙漠考察团”举行的盛大歌舞晚宴。
酒店车队前留影(摄影:曹群)
带着夜游尼罗河的欢乐,近200名车友们开心地在开罗度过了快乐、紧张而有序的第一天。2014年2月28日,大家将正式拉开自驾埃及穿越撒哈拉大沙漠之旅的帷幕,而我也将再度体味享受我的二次埃及之旅。(文图:冯赣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