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安新区初冬的夜晚,湖潮乡平寨村红海露营基地被虫鸣与星光温柔包裹。
11月11日晚,营地创始人张铮铮和长住客人王健坐在帐篷前畅谈,炉火映照着两张从容的脸庞。

红海露营基地的风景。
“我是今年八月份在线上找到这里的。”王健捧着一杯热茶说,“这几个月,平日有时间或是周末都会过来看山看水,见见在营地认识的新朋友。”他的帐篷“家”里,沙发、烤炉一应俱全,门外是用木栅栏围起的小院。
这片百余亩的土地上,像王健这样长期扎根的长搭客人还有16户。
张铮铮告诉记者,今年营地的客人大多是通过抖音、小红书慕名而来。“他们选择这里,首先是被风景吸引了。”这位年轻的创始人指着远处的湖光山色说。但真正留住人心的,是营地在基础设施上的用心,给每个长搭区域规划了水电,配备了洗澡做饭的空间,还特意为每户围起了院落。
九月底,那场未经预告的烟花秀,至今仍在长搭客人口中流传。“没有宣传,就是临时起意。”张铮铮回忆时眼里闪着光,“但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的瞬间,大家都说,找到了久违的感动。”

红海露营基地的烟花秀。
除了长搭客人,营地也迎接着临时体验者。9岁的彭雅欣和奶奶陈琦从观山湖驱车而来。“38块钱一天,有水有电还能洗澡,自然条件好,生活设施也不赖。”陈琦坦言这趟行程“物超所值”。

红海露营基地。
在张铮铮看来,这些帐篷承载的不仅是休闲时光,更是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
长搭客人之之、一一和童童的帐篷就像山野中的温馨客厅,晴朗时他们划着桨板融入湖光山色,夕阳下对着余晖纵情放歌。“我们经常在这里招待亲友,‘户外安家’正在成为新潮流。”
这份事业始于偶然。去年,张铮铮与平寨村村集体合作流转土地,原本只想为亲子活动找个固定场地,却意外解锁了露营新业态。一年运营下来实现收支平衡,公众对新生活方式的接受度远超预期。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营地是他们给自己在户外找到的放松空间,也是带孩子玩乐的地方。”张铮铮说,营地的交通便利性让“双城生活”成为可能,“户外生火做饭的感觉,让人想起了童年。”

红海露营基地长搭客人。
站在新起点上,张铮铮已开始谋划未来。既要巩固亲子互动的本行,也要开拓更多休闲场景。这个冬天,他计划组织长搭客人们吃刨汤、煮羊汤,还要为新入住者准备了“分享菜”的惊喜仪式。
暮色中,一顶顶帐篷亮起暖黄的灯光,像星星落在大地上。当露营经济遇见乡村全面振兴,红海基地的故事印证着:把自然还给生活,土地自会回馈惊喜。在这里,每个向往山野的城市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星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丁亚
编辑 张开学
二审 金忠秀
三审 王鲁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