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在皖北的龙脊天路,群山环抱中,一座汉唐风格的建筑静静矗立,这里藏着一颗红宝石般的文明密码——中国石榴博物馆。
作为中国第一座以石榴为主题的博物馆,它并非偶然出现在淮北烈山区榴园村。这片土地上,石榴的种植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不少典籍都记载了淮北石榴的辉煌。
晋代潘岳笔下称:“榴者,天下之奇树,塔山之名果……”。明清时期,这片土地仍保有千余亩古石榴树,成为不可多得的石榴文化和旅游资源。
博物馆建筑本身就如同一件艺术品。它采用汉唐“书院式”风格,依山傍水,曲廊逶迤,艺术与自然、历史与现代在此和谐融合。
主馆共三层,常规展览面积近4000平米,如同一本厚重的历史书,等待游人细细翻阅。
丝路印记:一颗石榴的万里之行
走进博物馆,一尊张骞出使西域的铜像引人驻足。这位汉代探险家的身影,诉说着石榴如何从地中海沿岸的伊朗、阿富汗等国,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故事。
“丝路榴韵”主题展区以“石榴的溯源与传播”为主线,呈现了石榴起源之谜、传布路线、上苑贡品、遍植全国、外交佳话等五个展区。
这些展区全面、立体、真实地展示了石榴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石榴与“一带一路”倡议、石榴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渊源。
看着那些复原的历史场景,我仿佛见到了千百年前,这颗红色果实如何跨越千山万水,最终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
文化瑰宝:石榴融入中华文脉
在古人眼中,石榴不仅美味可口,更寓意着金玉满堂、吉祥如意。从石榴裙到石榴瓷器再到石榴木雕,这颗小小的果实早已深深融入中华文化的肌理。
武则天、李白、杜甫等雕像在馆内生动陈列,漫步展厅如同穿越时空,与古代名人进行着一场跨时空的交流。
博物馆通过“青史留名,榴之源”、“榴珠芬芳,榴之学”、“榴光溢彩,榴之益”、“榴花似火,榴之愿”、“榴香雅韵,榴之韵”等五大展区,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石榴的文化底蕴。
现代科技:古老文化的鲜活再现
2023年4月,中国石榴博物馆经过近10个月的升级改造后焕新开放。新馆运用声光电、多媒体等现代科技,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观展氛围和多样化的交互体验。
馆内设有近1500平方米的复原场景,逼真再现石榴历史与地方非遗文化。“石榴裙下”、“外交佳话”等蜡像场景生动重现石榴演化史上的重大事件。
“花鼓戏韵”、“临涣茶馆”等3个沉浸式剧场致敬非遗经典。40余个视觉媒体满足现代公众的需求,构筑了学习发现的乐园。
非遗传承:活态文化的展示空间
博物馆不仅关注石榴本身,更注重本地非遗文化的传承。三楼专设非遗文化展区,展示颜氏糖画、杨氏鸟书、烈山石磨香油等当地非遗项目。
那些曾经闪耀着先人智慧之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得以重现,吸引了省内外大量游客的目光。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石榴博物馆还特邀香包制作技艺传承人现场展示,让观众亲身体验香包的制作过程,感受多彩的香包文化。
走出博物馆,夕阳为这座汉唐风格的建筑镀上金边。不远处,明清时期的古石榴园依然枝繁叶茂,与馆内的历史陈列遥相呼应。
这片土地珍藏着一片明清时期的石榴园,更荣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殊荣。每逢成熟季节,万亩石榴缀满山坡,吸引着游客沿着“龙脊天路”纷至沓来。
中国石榴博物馆的存在,让这颗红色果实不再只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