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新闻】
当暮色温柔地漫过红河大地,城市并未沉睡。相反,一场关于生活、文化与未来的夜间叙事正悄然展开。从建水紫陶街的窑火微光,到蒙自南湖的米线氤氲,从个旧金湖的糖粉烤串,到弥勒湖泉的星空泡池,再到河口口岸的越式夜市——五座城市以各自的方式,在夜色中焕发新生。这不是简单的“延长营业时间”,而是一场融合历史文脉、生态资源、产业转型与民生温度的深度变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正在红河的夜晚里,被千万人亲历、书写、过成日常。
建水
一炉窑火,一串豆腐,韵味沉淀千年
建水的夜,从朝阳楼《迎举子》的鼓乐中开启。走在临安路,西门烧豆腐滋滋作响,古井旁茶馆评弹声悠悠;紫陶街上,匠人灯下拉坯刻花,游客亲手捏出属于自己的陶器。“做一件陶,吃一串豆腐”,成了标配夜行程。
这里是全国唯一“活着的紫陶夜作坊集群”,非遗技艺在夜间更具沉浸感。部分陶坊甚至开放“夜宿陶院”项目,让人听雨声入梦。直播中,金牌导游勇哥笑谈:“考中秀才,相当于985保研!”实景演出《中秀才》引得游客参与“飞花令”,古今对话妙趣横生。建水的夜,慢而不寂,古而不旧——它用泥土与火焰,守护着千年文脉,也滋养着当代人的精神家园。正如那句邀约:“我在建水等您,一起吃烧豆腐、看紫陶、听小调!”
蒙自
一碗米线,一湖星光,半城文脉流淌
“吃完米线,绕湖散步”,这是蒙自人刻在骨子里的夜生活仪式感。作为全国唯一 “以米线命名” 的城市夜名片,南湖商圈将 “文化+美食+休闲” 揉成了最动人的夜间图景。百年过桥米线老店灯火通明,火烧房子、老字号等店铺延长营业至凌晨,骨汤熬制的鲜香与草芽的脆嫩在夜色中弥漫,吸引着本地食客与远方游客。环湖步道上灯光如练,滇越铁路带来的法式建筑群变身夜拍打卡地,黄色楼阁的铁路局旧址如今成了见证浪漫的婚姻登记处,西南联大先锋书店与分校旧址遥相呼应,泛黄书页间的 “刚毅坚卓” 精神,与湖畔晚风共赴一场跨时空的约会。
东大街的青瓦白墙间,手写 “蒙自” 二字耀眼夺目,涂鸦墙上的联大先贤仿佛在凝视着这座城市的变迁。创意手工店的水晶、民族服饰与陶艺,藏着匠人的巧思;街头乐队的弹唱与非遗扎染夜市的斑斓,让古老商圈焕发年轻活力。蒙自的夜,是米线里的烟火气,是滇越铁路的文化根脉,更是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的消费活力,让夜间经济成为带动文旅消费、传承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
个旧
一串烤串,一湖灯影,锡都满溢甜辣香
金湖之畔,这座曾经因锡而兴的工业城市,正以 “小而美” 的社区型夜商圈,诉说着转型的故事。个旧南湖虽小,却是城市夜活力的心脏,工业遗产与现代夜消费在此无缝融合。老电影院改造的精酿酒吧里,年轻人举杯畅谈;原锡务公司办公楼变身的文创市集上,手工艺品与复古物件相映成趣。湖畔的灯光映照湖面,广场舞的旋律与滑板的清脆声响交织,工业城市的坚硬外壳下,是藏不住的柔软与热闹。
而个旧的夜,还藏在火车站美食街的一把糖粉小肉串里。曾经蒸汽机车轰鸣的铁轨旁,如今是烟火缭绕的宵夜江湖。“外层焦糖脆甜,内里猪肉鲜嫩,最后辣味浮现——这口感太奇妙了!”直播镜头前,主持人咬下第一口便忍不住赞叹。摊主赵阿姨笑着回忆:“二十年前试着撒糖粉,没想到成了招牌。”从单打独斗的小摊,到连成一片的夜市集群,个旧夜经济的崛起,是无数商户与城市共成长的故事。市民在湖边跳广场舞,年轻人踩着滑板穿行,情侣依偎看灯影——这座“锡都”的夜晚,硬核历史被熬成了柔软的人间烟火。正如店主所言:“环境好了,客人愿意来,我们做生意也更有干劲。”个旧的夜,不大,却足够温暖。
弥勒
一湾湖泉,一盏红酒,山水疗愈入梦乡
如果说红河的夜有诗意,那一定在弥勒湖泉水乡。泛舟湖上,灯光秀倒映水面,如星河倾泻;温泉酒店的星空泡池里,红酒杯轻碰,民谣声悠悠飘来。这里不只有风景,更有“生活”——卤鸡咸香回甘,竹园红糖沙甜清润,高原红酒果香浓郁。
“一到弥勒就快乐”,不只是游客的感叹,更是本地人的日常。民宿推出“夜观星象+晨起瑜伽”套餐,吸引都市人前来“充电”。直播中,主持人热情邀请:“欢迎来我的家乡旅居!”弥勒的夜,是康养,是松弛,是让身心真正“住进山水画”的治愈时刻。它用自然生态与高端服务的结合,打造了云南少有的滨湖度假型夜游样本,也为银发族、情侣、家庭提供了多元选择。这里的夜,专治各种焦虑。
河口
一岸灯火,一口越味,边境烟火共交融
河口的夜,流淌着别具一格的“跨境浪漫”。作为中越边境云南段最大的陆路口岸,这里的夜经济带着鲜明的跨境特色,零时差感受东南亚烟火气。联检大楼的灯火彻夜通明,越南游客带着中国特产返程,中国游客揣着越南小食归来,夜晚的通关路满是 “满载而归” 的幸福。截至今年,这里的出入境人员已突破500万人次,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此汇聚,为夜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
合群街滨河路段的夜市是跨境风情的浓缩,越南法棍、春卷、榴莲饼的香气四溢,中越双语摊主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中国奶茶成了越南年轻人的心头好,移动支付的普及让跨境消费更加便捷。红河谷1897餐厅里,中越特色美食热气氤氲,传统服饰表演与歌曲演唱,让吃饭变成一场跨越国界的视听盛宴。口岸森林公园的林间小道上,市民与游客散步闲聊,俯瞰两国城区风光,11月的晚风温和宜人,让这座 “没有冬天的城市” 更具吸引力。河口的夜,把“边境”变成了交融的舞台,让两国烟火在此碰撞、共生。这座小城,正以开放姿态,成为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温柔窗口。
胡妤雅 摄
滇南五城,共绘红河夜图景。云南的新“夜”态,也远不止于消费场景的延展,更是文化自信的回归、城乡活力的再生、民生温度的体现。当一座城愿意为夜归人留一盏灯、为旅人备一碗汤、为匠人守一炉火,它便拥有了最动人的生命力。红河的夜永不打烊,因为它点亮的,不只是街道,更是千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奔赴。
云南日报-云新闻 出品
策划:谢炜
统筹:张海燕 黄佳伦
编辑:赵婷婷
美编:刘韬
资料:建水县融媒体中心、蒙自市融媒体中心、个旧市融媒体中心、弥勒市融媒体中心、河口县融媒体中心
本文来自【云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