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电影《巴扎喜事》里那一抹亮丽的艾德莱斯绸,在喀什古城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它不仅是一件服饰,更是一张流动的文化名片。虽然影片的镜头未曾直接抵达莎车,但这片艾德莱斯绸的传承之地以其跨越千年的历史底蕴,静待远方旅人的探访。
影片中,艾德莱斯绸以其艳丽的色彩和明快的线条,诉说着新疆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而当观众被这视觉盛宴所吸引时,他们或许不知,莎车老城景区的艾德莱斯工坊,正是这一古老织染技艺生生不息的见证。
在这里,游客可以亲眼目睹艾德莱斯绸从桑蚕养殖到织布印花的全过程,甚至可以在师傅指导下体验制作丝绸的乐趣。
步入莎车老城景区的艾德莱斯工坊,仿佛进入了一个色彩的天堂。五彩斑斓的手工艺品如诗如画,艳丽色彩沉淀着大地风情,明快线条勾勒着民心向暖,静静诉说着这片土地上各族人民的热忱与坦诚。在工坊的二层展示厅,实景塑像和图文介绍详细展示了艾德莱斯绸的生产制作流程,令人感受到扎染工艺的独特魅力。
布祖热汗·努尔麦麦提是这里的第七代传承人,她从11岁起就开始学习艾德莱斯制作这门技艺。她一边操作着织机一边介绍:“我纺织的是‘汗艾德莱斯绸’,它的颜色明亮,里面有金色的丝线。”
走出艾德莱斯工坊,莎车更广阔的历史画卷在眼前展开。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千年的丝路文明在这里留下了厚重的印记。走进莎车老城,黄土夯筑的墙壁历经岁月沧桑,蜿蜒的小巷如迷宫般延伸,转角处可能遇见骑着毛驴的老人,或是在门口织地毯的妇人,碧蓝的天空中有盘旋的鸽群,在这里,时光静谧而又美好。
在喀赞其街美食区,孜然的香气迎面飘来。手抓肉、烤全羊、烤鸽子、缸子肉等一道道美食吸引着无数食客不远万里前来品尝。冒油的“滋啦”声混合着浅浅的叫卖声,让游客在烟火气中对莎车有了新的了解。
当然,莎车的魅力不止于此。作为“中国木卡姆之乡”,莎车的十二木卡姆与影片中的刀郎木卡姆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了喀什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盛宴。
在莎车县十二木卡姆艺术中心,每天都会上演原汁原味的十二木卡姆表演。艺人们身着传统服饰,弹着弹布尔、拉着艾捷克,歌声时而激昂,时而舒缓,将叶尔羌河畔的故事娓娓道来。“电影让更多人了解了喀什的文化,而莎车的十二木卡姆是这份文化中最深情的篇章。”艺术中心负责人介绍说。
近年来,莎车县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非遗保护传承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通过发布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体验、丝绸古道探秘等精品旅游线路,提升了游客们的旅游体验。“莎车真的是一座欢乐而又厚重的城市,我很喜欢这里。”来自重庆的刘先生告诉记者。
从银幕上的艾德莱斯华彩到现实中的千年传承;从老城街巷的烟火气息到木卡姆艺术的悠扬旋律,莎车正以独特的魅力,向世人展示它的风情与温度。
跟着《巴扎喜事》的脚步,来莎车吧,在静谧的时光里,邂逅最纯粹的浪漫风情,它如古诗中所描绘的那位美人——“最好还是留意她的眼神,您将发现她那好客的目光在招你”。
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李霖
本文来自【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