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这个秋天,十四艺节开启“巴蜀时间”。剧场内精彩迭起,剧场外以演出串联,川渝两地推出品质打卡地,举办文旅惠民活动,拓展文旅消费新空间。润物无声,艺韵绵长,人们在“诗和远方”中找到感动和幸福。
植根于巴蜀文化土壤的川剧表演 刘运泽 摄
艺术引来游客
十四艺节主题是“艺动巴山蜀水 共绘时代新篇”,深厚的巴蜀文化成为文艺创作的灵感源泉。舞剧《天下大足》以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为创作蓝本,以舞蹈语汇呈现千年石刻背后的工匠精神与烟火人间。剧中的音乐、服装造型和道具也蕴含丰富的地域文化基因,川江号子的浑厚、竹笛声的田园诗意,与凿击石壁的清脆声响交织回荡。
“观演+旅行”的沉浸式体验也成为文化消费新潮流。重庆大足区借舞剧《天下大足》推出“观剧畅游”计划,观众凭演出票根可享受世界遗产大足石刻景区门票优惠,带动观众从剧场到景区。同时,舞剧演出方还联合大足石刻研究院在舞剧巡演城市举办“崖壁上的永恒”专题讲座,在演出场馆的文创快闪店中展售石刻拓片等特色文创产品。“石”全“石”美、好运“莲莲”盲袋冰箱贴等受到观众欢迎,将石刻美学带回家。
“我们眉山有句老话,天王老子都不怕,打他一串脆哈哈……”文旅版话剧《苏东坡》融入了方言等本地文化元素,川渝本地观众听了会心一笑,在熟悉中拉近距离;外地观众听到这爽利泼辣的方言,新鲜感十足。话剧分上下两场《潇洒定风波》《豁达寄沧海》,内容扎实,人物形象多元饱满,有观众看完剧后说:“感觉苏东坡离我们不远,仿佛就是一位身边的智者、长者、朋友。”观剧意犹未尽,观众看完演出还可乘坐文旅直通车,前往三苏祠深入了解三苏父子的生平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苏东坡》的演出地在文殊坊以国潮新地标出圈的妙剧场。在主打“年轻人的体验感”的整体氛围下,从外部空间来看,妙剧场与周围的小众潮牌、买手店、生活美学旗舰店等构成一种体验式、沉浸式消费场景。从内部空间来看,妙剧场的圆形舞台设计巧妙地体现出围合感、亲近感。相比传统大剧场的庄严,妙剧场这类景区内新演艺空间的创新设计,对游客而言,离得更近、看得更清、体验感更强。
“玉盘玉盘,你为何悬于屋顶上;玉盘玉盘,你为何白白送银光……”11月4日晚,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上,由四川省选送的音乐作品《玉盘》,成功摘得第十八届文华奖节目奖。这是一首融合古典诗词意境与现代音乐审美的四川本土原创歌曲,作品从孩子的视角出发,表达对宇宙的憧憬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此前,在总台蛇年春晚中,《玉盘》获得广泛关注,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孩子们用自然质朴的歌声传递出真诚和勇气。这一次,舞台效果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投影呈现出山川湖海的深邃, 星空下孩子们仿佛徜徉于银河……
俯瞰宽窄巷子 受访者 供图
体验更有品质
十四艺节期间,川渝两地还联手推出100个品质打卡地,以“艺术+文旅”的融合模式,为游客打造沉浸式、多元化的体验矩阵。100个文旅新场景涵盖夜游经济、文博艺术、科技艺术、特色街区、文创市集等多元领域。
其中,宜宾兴文石海景区推出的《仙宴洞天—逍遥宴》巧妙地融合了本地文化与自然景观,将苗疆风情长桌宴与非遗歌舞表演融入喀斯特地貌中。这也是景区从传统观光模式向“全天候、深体验”文旅生态转型过程中的探索。
在三星堆博物馆,“寻觅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发掘现场”大空间VR沉浸式探索体验激发了游客的探索欲。游客化身为“考古队员”,在共享的虚拟场景中自由移动、探索,亲身步入考古现场,感受文物出土的震撼瞬间。
猛犸象、原始森林仿佛近在眼前,还有大熊猫穿着银色宇航服吊着威亚飞来、伴随七彩泡泡落下“流星雨”……在雅安1869中国大熊猫生态世界,《熊猫归来》演艺涵盖熊猫进化史、保护历程,潜移默化传递生命教育与环保理念。“早就听说雅安是大熊猫的‘老家’,看《熊猫归来》,沉浸式感受熊猫800万年的生命传奇。”来自山西的游客徐女士赞叹。
作为2025成渝戏剧双城记的重要跨界活动之一,山间音乐会在彭州白鹿钻石音乐厅举行。《让我们荡起双桨》《贝加尔湖畔》《饮酒歌》等经典曲目悠扬婉转,将观众带入美好的回忆,《斗牛士之歌》《吉普赛女郎》等歌剧选段节奏明快,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不看《重庆·1949》,枉来重庆。”在歌乐山脚下的重庆1949大剧院,观看《重庆·1949》已然成为游客的热门选择。“枪炮就像在耳边擦过,旋转舞台让演员的表情清晰可见……太震撼了,让我对这座城市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来自香港的游客古先生说。
重庆1949大剧院负责人冯宁提到,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跟着演出去旅行”,愿意把钱花在体验上、注重精神满足,演出活动本身成为旅游的重要吸引物。富有历史文化底蕴、不断创新的文旅演艺产品为丰富游客选择、拉动夜间消费、传播地方文化提供了多元渠道。
文旅CP组合“出道”
“关起巫山峡,巴蜀是一家。”当年郭沫若参观重庆市博物馆“巴蜀文物陈列”后写下的这句诗,概括了成渝两地源远流长的文化。自古以来川渝“一家亲”:同住长江头,共饮一江水。共同的文化基因、相似的生活气息,方言差不多,爱吃火锅、串串,一到节假日,成渝高速上全是两地来回串门的自驾车……
近年来,“宽洪大量”和“点石成金”两个文旅热词火爆出圈。“宽洪大量”指重庆洪崖洞和成都宽窄巷子的品牌组合;“点石成金”指重庆大足石刻研究院和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品牌组合。
其中,“宽洪大量”这两处景点是巴蜀文化的明珠,也是国内旅游的“顶流”。十四艺节的举办,将两地旅游热度推向了新高。游客到宽窄巷子体验“最成都”,到洪崖洞感受8D魔幻,已成为他们打卡川渝的经典线路。随着“宽洪大量”CP的持续升温,两地不断探索通过建筑、场景和主题街区的巧妙植入,共同演绎“最成都”和“最重庆”的城市气质。
2020年8月,大足和金沙“点石成金”CP组合“出道”。十四艺节期间,这一组合携带着独特的巴蜀文化基因,给游客带来更新鲜的文旅体验。
近年来,川渝两地在文化遗产保护、展览交流、文物保护、宣传推广、公众服务、文创开发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十四艺节的举办,让艺术的种子根植巴蜀沃土,“跟着演出去旅行”成亮点,吸引游客来川渝体验“巴适得板,安逸得喊”!(作者:中国旅游报记者 曹燕;编辑:杨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