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鸭绿江断桥
王传森
一条江,一座桥,一首歌,一段历史,丹东鸭绿江断桥记录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鸭绿江断桥是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的重要见证,承载着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
鸭绿江断桥,目前是丹东市的一个著名4A旅游风景区,凡到丹东去旅游,必定会到桥上走走看看。
11月10日晚上,我由哈尔滨乘高铁来到了英雄的丹东市,一下高铁,步行约10来分钟,就来到了鸭绿江大桥,看看大桥夜景,五彩斑斓的灯光,不停在闪烁,不断变换各种颜色,灯光倒影到江面上,非常漂亮。
11月11日上午,我再次来到鸭绿江断桥,找了一个本地导游讲解员,详细给我介绍了大桥的来龙去脉。
鸭绿江大桥是日本人建造的,日本为什么在这里建一座桥呢?就是为了掠夺我国东北的资源,通过朝鲜运到日本。大桥是1909年5月动工,1911年10月建成正式通车,大桥总长944·2米,宽11米,有12孔,第4孔为“开闭梁”,可旋转,便于大型船舶通行。整个大桥呈钢架结构铁路桥,桥的两边建的不一样,桥面铺有木板。
鸭绿江大桥在抗美援朝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其中一路部队就是通过鸭绿江大桥进入朝鲜的,当时,战士们高唱着“雄赳赳,气昂昂”嘹亮的歌声入朝作战的。而且我国入朝的重要军事物资都是通过这座大桥运到前线,是我国支援朝鲜的重要交通大动脉。
大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当时被美国盯上了,1950年11月8日,美国空军首次派出一百多架B一29轰炸机,对大桥狂轰滥炸,大桥被拦腰炸断,朝方一侧的钢梁全落入水里。11月14日,美国又派出34架轰炸机,再次轰炸大桥,朝方6座桥墩炸塌,落入鸭绿江,至使大桥瘫痪不能使用。在两年多的战争中,美国先后10多次轰炸大桥,美国一边轰炸,我们一边抢修,这个大桥也被誉为摧不毁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桥的钢梁上,至今还保留着被炸的弹孔和痕迹,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段激昂而悲壮的历史。我国将我方一侧残桥保留了下来,因此,被称为“断桥”。
鸭绿江断桥时刻提醒着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断桥上的景点并不多,只是横跨在鸭绿江上的一座钢铁大桥,断桥的旁边还有一座大桥,叫中朝友谊桥,至今还在通行着,是连接两国人员和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从景区正门登上桥后,左侧有一座巨大的雕像,记载着彭德怀元帅率领我志愿军入朝的战斗英雄故事,旁边是毛岸英的雕像,看上去特别震撼人心,彰显了志愿军将士,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
雕像的左侧有一门三七高炮,是当年苏联援助我国的,主要是守桥部队防空重要的武器。
鸭绿江断桥的桥头,有一个高大的碉堡,现保存完好,是日本当时守桥部队用的,游客不能到内部去参观,也是断桥历史的一个见证物。
鸭绿江断桥是一个爱国主义的红色文化教育景点,走在大桥上,可以听到喇叭在高唱志愿军军歌,当我们听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时,你在河口断桥又看到“送别亲人,告别祖国”的雕像时,再参观一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时,真的让人热血沸腾,內心激动,振奋人心。
一场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的奋斗崛起。一座断桥,见证了中华民族70多年的和平。
站在桥上,从学习历史的角度来看,当年,毛泽东主席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明决策,一场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以来的屈辱历史。
游玩鸭绿江断桥,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你切身能感受到,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壮丽的诗篇。
向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2025年11月12日写于北京
作者:王传森,男,汉,出生于1959年11月,济南起步区太平街道哈叭沟村人。11岁离开家乡到乌鲁木齐,在新疆原三建医院内科病房工作,现退休,系济南市济阳区作家协会会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