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舟山:神话与现实的交织
很多人认为,神话就是神话,传说也只是杜撰!
山西人却知道,那些渊于久远的神话传说,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
恰如“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的传说,那是因为整个的太原盆地,在远古时代就是一片浩渺无边的古海洋,而系舟山,就是它曾经存在的见证!
系舟山不仅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其中最引人入胜的,便是那些流传千年的古代神话传说,它们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系舟山的历史天空,也为这座山增添了无尽的神秘色彩。
大禹治水,系舟于此
系舟山脉位于忻定盆地南侧,呈北东方向延伸,东北与五台山相接,东与太行山连为一体,向西至峪子口与云中山相接,东西绵延 80 公里,向南深入阳曲县东部和盂县北部。
系舟山,顾名思义,山上有崖若环轴,名系舟嵬,其形如环,多悬于崖顶。光绪《山西通志》引《灵山记》说,山上有尧系舟的洞环铁轴,这些独特的地质景观吸引了不少游客和地质爱好者前来探索。
系舟嵬
要知道,系舟山海拔最高处 2102 米,可见其雄伟,而在如此高度存在的系舟遗址,可见在上古时期,系舟山之下全部都是水域。这就要与华北地区的地理大变迁说起了——今约 2.5 亿年前的二叠纪,华北板块还处于海洋环境,系舟山所在区域是古特提斯洋的一部分,广泛沉积了海洋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直到距今约 1.8 亿年前的燕山运动时期,海洋逐渐退去,华北板块抬升,古水域收缩为内陆湖泊或河流,为 “系舟” 传说提供了地理基础 —— 只有存在大面积水域,“系舟” 才具有现实场景可能。
实际上,即使在古海洋退去后,位于山西高原内部依然在很长一段时期存在超大型内陆海,也就是山西人口口相传的古晋阳湖。这段历史则要与一位伟大人物——大禹相关了。
与系舟山遗存的系舟遗址相结合,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历史,可能远不止上下五千年那么短暂了……系舟山以西的忻定盆地、西南的太原盆地,都是地壳抬升后形成的断陷盆地,古海洋退去后形成了硕大的古湖泊,人类也开始于水岸繁衍生息。
直到华夏大地洪水泛滥,黄河水如同脱缰的野马,肆意奔腾,淹没了大片的土地和村庄,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为了拯救苍生,舜帝任命大禹为治水的负责人,希望他能找到解决水患的办法 。
大禹深知治水任务的艰巨,但他毫不退缩,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治水之路。他吸取了父亲鲧治水失败的教训,不再采用单纯堵塞的方法,而是采用了疏导的策略。他带领着民众,翻山越岭,实地考察地形,足迹遍布黄河流域。每到一处,他都仔细观察水流的走向和地势的高低,制定出合理的治水方案。在治水的过程中,大禹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恶劣的自然环境、繁重的体力劳动、缺乏先进的工具和技术,这些都给治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但大禹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他以身作则,与民众同甘共苦,日夜奋战在治水一线。
当大禹治水来到太原地区时,发现这里的洪水被山峦阻挡,无法顺畅地排泄,导致水位不断上涨,淹没了周围的土地。而系舟山就位于洪水的关键位置,成为了治水的重要节点。大禹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将船系在系舟山的山脚下,以此为据点,展开对洪水的治理工作。他带领着民众,在系舟山周围开凿河道,拓宽水路,引导洪水顺着新开凿的河道流淌,最终成功地将洪水引入了大海。而他疏通洪水的出口,就是传说中的灵石口,大体位于山西灵石县境内。
为了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人们将这座山命名为系舟山,而系舟山上也因此留下了禹王洞的景点名胜。洞内洞连洞、洞套洞,九曲回环,奇景叠出,有 “华北第一大溶洞” 之称。洞内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主要景点有 “群狮迎宾”“金龟出洞”“水帘洞” 等。
禹王洞
黄帝炎帝,阪泉之战
阪泉之战在神话传说中名声甚大,但其位置,则存在多种说法。
一说位于山西阳曲县东北,旧称汉山;二说在河北涿鹿县东南,现存黄帝泉及黄帝祠遗迹;三说为山西运城南,与解州盐泽相关联;四说位于河南扶沟县……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相传旧名汉山,因晋文公卜伐楚,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北,故改今名。
无论如何,在系舟山支脉中,确有名为阪泉山的存在——
在那个遥远的时代,黄帝和炎帝分别是两个强大部落的首领。黄帝部落发祥于姬水流域,以姬为姓,其部落擅长畜牧和狩猎,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炎帝部落则兴起于姜水流域,以姜为姓,他们在农业和医药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对早期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部落不断发展壮大,势力范围逐渐扩张,最终在系舟山附近的阪泉地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
关于阪泉之战的起因,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是,当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而神农氏无力制止。黄帝和炎帝都想在这个混乱的局势中脱颖而出,成为各部落的首领,因此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和领土,双方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引发了战争。还有一种说法是,炎帝部落的一些行为引起了黄帝的不满,黄帝为了维护正义和秩序,决定对炎帝发动战争 。
战争爆发后,黄帝和炎帝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双方在阪泉之野展开了激烈的厮杀。据传说,黄帝率领着以熊、罴、貔、貅、貙、虎六种猛兽为图腾的部落作为先锋,这些部落的战士勇猛无畏,战斗力极强。而炎帝则率领着自己的部落军队,与黄帝展开了殊死搏斗。战争初期,炎帝利用自己对地形的熟悉,采取了一些巧妙的战术,给黄帝的军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黄帝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领导才能,及时调整战略,采用了更加灵活多变的战术。
在战斗中,黄帝还利用了自然之力,如借助风势和地势,对炎帝的军队进行攻击。他还发明了指南车,在战场上能够准确地辨别方向,从而有效地指挥军队作战。经过多次激烈的交锋,黄帝的军队逐渐占据了上风。炎帝的军队在黄帝的强大攻势下,渐渐陷入了困境,最终不得不撤退。
阪泉之战以黄帝的胜利而告终。这场战争的胜利,使黄帝成为了中原地区各部落的首领,他的威望和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炎帝在战败后,并没有被消灭,而是与黄帝达成了和解。两个部落逐渐融合,形成了华夏民族的雏形。他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推动了华夏文明的发展。黄帝和炎帝也因此被尊为华夏民族的始祖,受到后世子孙的敬仰和崇拜。
阪泉之战不仅是一场简单的军事冲突,更是华夏民族融合和发展的重要契机。它促进了不同部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破了原有的地域界限,为华夏文明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奠定了基础。在战争之后,黄帝和炎帝的部落共同生活、共同劳动,他们在农业、手工业、文化等方面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
阪泉山
台骀战黑龙,汾水得安澜
人们只知汾水之神台骀与太原台骀山有关,却不知这位汾水之神与系舟山也有莫大关系!
在系舟山的众多传说中,台骀战黑龙的故事充满了奇幻与壮烈,让人感受到古代英雄的无畏与奉献精神。台骀出生于系舟山南部太原东山之台骀山,他的家族与水有着深厚的渊源。台骀的父亲昧是一位水官,负责治理水患,保护百姓的安全 。
在那个遥远的时代,汾河清澈如练,沿岸百姓安居乐业,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然而,这种美好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大阴山中的一条黑龙妒忌人们的幸福生活,它心怀恶意,妄图破坏这片安宁的土地。于是,黑龙占据了汾河,兴风作浪,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它掀起的洪水淹没了大片的农田,毁坏了无数的房屋,百姓们流离失所,生活陷入了绝境。它还时常吞噬百姓,使得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每天都提心吊胆,生怕被黑龙伤害 。
昧作为水官,深知自己的职责所在,他决心挺身而出,为民除害。他告别了年幼的台骀和妻子,毅然踏上了与黑龙战斗的征程。然而,这场战斗异常艰难,黑龙拥有强大的力量,昧在与它的战斗中逐渐处于下风。最终,昧不幸牺牲,他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与黑龙战斗的地方 。
五年过去了,昧音信全无。但台骀从未放弃为父亲报仇的信念,他时刻铭记着父亲临行前的嘱托,勤奋练习武艺,希望有一天能够为父亲报仇雪恨,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清明之夜,台骀母子同梦昧归来。梦中,昧嘱咐台骀前往三山五岳学艺,只有学到更强的本领,才能战胜黑龙。
次日,台骀带上乡亲相赠的一包乡土,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求师之路。他历经千辛万苦,翻山越岭,克服了重重困难,先后登临五岳。在泰山,他得到了黄巾力士的传授,获得了千钧神力,这使他拥有了强大的力量基础,能够在战斗中发挥出巨大的威力;在衡山,仙长传授给他避水秘诀,让他能够在水中自由行动,不受水的阻碍,为他日后与黑龙在水中战斗提供了保障;在华山,圣母赠给他诛龙宝剑,这把宝剑锋利无比,是战胜黑龙的重要武器;在恒山,道人给予他射蛟宝弓与神箭,这些武器具有强大的攻击力,能够对黑龙造成致命的伤害;在嵩山,佛僧赐给他缚龙索,并叮嘱他非关键时刻不得擅用,这根缚龙索成为了他最终制服黑龙的关键工具 。
随后,台骀又辗转三山,继续学习更高深的本领。在蓬莱,他学习斗龙之艺,掌握了与龙战斗的技巧和策略;在方丈,他学习引龙出水之术,为引出黑龙做好了准备;在瀛州,仙长欲留其修行,但台骀心系家乡,他取出家乡泥土,誓言不除黑龙,誓不罢休。仙长被他的坚定意志所感动,授予他锦囊妙计,为他战胜黑龙提供了重要的智慧支持 。
五年后,十七岁的台骀已经成长为一位威武青年,他学成归来,带着满身的本领和坚定的信念,决心与黑龙展开一场生死决战。五月初五端午日,他率领乡亲们布阵河岸,摆下雄黄酒,设下镇龙瓮,做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午时三刻,台骀肃立河畔,朗声念动引龙咒语。霎时间,汾河之上风起云涌,平静的水面骤然翻腾,伴随着震天动地的龙吟,那条作恶多端的黑龙破水而出。它身长数十丈,鳞甲如墨,双目赤红,口中喷吐着腥臭的黑雾,张牙舞爪地向岸边扑来,其狰狞的模样让人胆战心惊 。
这场惊天动地的恶战持续了三天三夜,每一刻都充满了紧张和危险。首日,台骀瞅准时机,挥动诛龙宝剑,寒光闪过,黑龙的尾巴应声而断,鲜血如瀑喷洒,染红了汾河水面。台骀娘和乡亲们立即抬起巨瓮,将仍在扭动的龙尾牢牢镇压,这给了黑龙沉重的一击,也让百姓们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
次日,黑龙负痛发狂,它不甘心失败,变得更加疯狂。时而潜入水底掀起滔天巨浪,试图将台骀和乡亲们淹没;时而腾空喷出毒液,企图消耗台骀的体力。台骀沉着应战,他默念避水诀,在惊涛骇浪中如履平地,凭借着高超的武艺和顽强的意志,抓住黑龙的破绽连发两箭,箭箭命中黑龙要害,使黑龙的伤势更加严重 。
到了第三日,黑龙已是强弩之末,它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想要逃回大阴山老巢。台骀岂能放过这个作恶多端的家伙,他想起中岳佛僧的叮嘱,立即解下缚龙索抛向空中。那绳索见风就长,化作一条粗大铁链,哗啦啦地将黑龙牢牢锁在河岸。最后,台骀运足神力,一箭射穿黑龙脖颈,将其彻底制服。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终于以台骀的胜利而告终 。
洪水渐渐退去,被淹没的沃野重现天地,劫后余生的百姓奔走相告,他们为台骀的英勇和胜利而欢呼雀跃。为了纪念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人们将这片用勇气和牺牲换来的土地命名为 “太原”,意为 “太平原野”。从此,太原这片土地迎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百姓们又过上了安宁的生活 。
传说黑龙的尸身化作了绵延百里的山脉:系舟山是它高昂的头颅,山巅的两座高峰就是那对狰狞的龙角;棋子峰是穿透龙颈的箭羽;蒙山、龙山、天龙山组成了它蜿蜒的身躯;而晋祠后的悬瓮山,正是当年镇压龙尾的那口巨瓮。至于台骀,他始终守护在侧,时刻警惕着黑龙复活,最终化作了一座巍峨的高山,就是人们口中的 “看山”,也就是今日的罕山,永远守护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穿越时空的系舟山,沧海桑田的三晋大地
系舟山,这座承载着无数神话传说与历史记忆的山脉,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书写着岁月的沧桑与变迁。它不仅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更是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
从大禹治水时的系舟之地,到黄帝炎帝阪泉之战的古战场,再到台骀战黑龙的英雄传奇,系舟山见证了华夏民族从蒙昧走向文明的艰难历程。这些神话传说,不仅是古代人民对自然和历史的独特诠释,更是他们智慧和勇气的结晶。它们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探索历史的道路,让我们能够穿越时空的隧道,与古人进行心灵的对话。
系舟山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好系舟山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让那些古老的神话传说在这片土地上继续流传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系舟山,感受它的独特魅力。如果你也对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充满热爱,那么不妨来系舟山走一走、看一看,亲身感受这座山的神奇与美丽,探寻那些埋藏在岁月深处的沧海桑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