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是11月中旬了,但今年冬天去海南过冬的候鸟老人感觉比往年回落不少,很多小区到现在还是空空荡荡的,有人说,随着50后和60后的这一大批人老去,今后去海南过冬避寒的人会越来越少,真会这样吗?小编认为这种说法非常有可能成为现实,原因有以下几个:
1、过冬避寒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全世界有很多国家比中国寒冷,但并没有影响人家的寿命长短和宜居程度,如北欧六国、加拿大和日本都比中国冷,但都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长寿国家,对现代人来说,生活方式的改变,比气候冷暖对健康的影响更大,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冬季一窝蜂去海南做“候鸟”的生活情景将可能 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2、人口高峰期已过
作为在海南过冬的主力军,来自东北的50后、60后这批人出生时恰逢中国人口出生的高峰期,这些人老去了,会在人口结构上留下一个断层,而且近十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流失,七零、八零乃至九零后中的很多人都不在东北了,曾经庞大的候鸟群体在快速萎缩,所以今后去海南过冬的人会越来越少基本已成定局。
3、过冬替代的目的地越来越多
随着海南物价和交通等各种弊端的显现,导致国内过冬避寒的平替城市快速崛起,云南、广西、广东等地的很多城市,如云南的西双版纳、德宏、元江,广西的北海、防城港,广东的湛江、惠州等城市,凭借其温暖的气候、更低的生活成本,分流了很多原本计划去海南的过冬人群,与其花大价钱去海南,不如去更温暖更省钱的南方城市已经成为共识。
4、养老观念在变
由于经济条件的原因,上一代很多候鸟一族来海南不仅是过冬,而是捎带着谋生赚钱的,而新一代的退休人员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老年人知道养生,年轻人更有思想,喜欢躺平,从六零往后的人越来越喜欢手机、沙发、独居,有条件的也不会盲目追求去海南,而是会综合考量气候、医疗、生活便利性等多种因素,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地方。
5、海南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是物价高,作为旅游岛,海南物价与生活成本高,尤其是三亚的物价一直居高不下,长期居住的生活成本压力较大,完全失去了性价比。
二是交通不便与出行拥堵。只要琼州海峡隧道不开通,去海南就永远存在交通瓶颈,旺季时进出岛的机票价格高昂,环岛高铁虽然方便,但无法解决所有出行需求,整体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较高。
三是医疗不配套,过冬人群对医疗有很强的依赖性,海南的医疗资源是一个大问题 ,除了海口和三亚,其他市县的优质医疗资源匮乏,根本适应不了实际需要。
近一年来,在海南即将封关的大背景下,海南的房价不仅不涨,反而逆势出现加速下跌,已经预示了曾经席卷海南全岛的“候鸟”时代的结束,但海南的气候和环境是不可替代的,作为中国旅游度假的王者地位仍然是不可撼动的 ,但过冬避寒模式肯定会发生变化,度假式过冬会成为一种主流模式,旅游淡旺季界限会变得越来越模糊,旅居产业也会向更精细化、服务化方向发展。
欢迎关注慕士塔格的季风,让我们一起去看世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