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来大岭走走。
大岭村已经搬走了,只余美丽的风景。
初冬,又来到大岭村原址闲走。
山谷尽头,有一泉、一洞、两池一水库。据说这里是兴济河源头之一。
一泉,没见到有名字,姑且叫它大岭泉。
大岭泉从山岩石壁渗透流出,哗哗作响。水质极为清澈甘甜。有时会碰到来接山泉水的人。
不知哪一代的人,垒砌了浅浅的泉池,并装上了一节水管,方便人们接水。
流淌的泉水,汇入下面的清水池。
在这个清水池略上方的地方还有一个小一点的池塘,这个池塘汇集的应该是丰水期山上流下来的雨水。两个池塘之间有一条路,方便人们取水。
池塘是宣统年间由村民集资修建的。看下图《公修池碑记》:
俩池塘汇集了大岭泉以及丰水期的雨水,解决了当时人们的吃水问题。
池面上有些落叶,池水却是清澈,叫清水池也名副其实。
紧挨俩清水池西面,是一个不小的水库。
这水库,真是美的不可方物,比起九寨沟的水,也不相上下吧?直接看图:
无风时,水面如镜,映着青山绿树。
风乍起,涌起碧波荡漾,阳光一照,闪烁着点点钻石般的光芒。
风息,又安静地卧在那里。
这水色,这碧蓝翠绿,让人看不够。
在清水池上方的崖壁上,还有一个山洞。洞口浑圆,洞门四方,天圆地方,如一枚铜钱。
挨着洞门口,就是那方《公修池碑记》。稍远,刻着“禁止牛羊”四个大字。
洞里靠里,有一石床,上面摆放两尊小铜像,离得远,看不清是何方神圣。
下方水库西南角,有一间小庙。门锁着,大约供奉的是道教的神仙。
丰水期,水库漫溢出的水,形成一道瀑布,流进下面干涸的水道。
在通往山洞、水池、水库的老路边,也就是老村口,有一棵几百年的老槐树,枝繁叶茂。树下是一间山神庙。
这里梯田已经长满树木,在大岭与小岭之间的垭口,向北下山还有一条窄窄的石板千年古道,甚有古意。
古道两边全是黄栌。可惜我们来晚了,红叶已落满地。
垭口向南下山,古道已经推土机推出一条宽宽的土路。
土路西边,原来的梯田已经改造成小狗乐园。
翠绿的草坪,遮阳伞,天幕,闲坐的人,晒太阳的狗,与古槐旧屋和想象中的古村,形成鲜明的对比。
时代在进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愿这原生态的绝美风景永远保留,与这现代的草坪、洋房共存,和谐相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