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去苏州对接数字经济项目合作,在姑苏老城待了两天,看够了拙政园的亭台、平江路的石板,第三天合作方大姐说要带我去渭塘镇看看新产业园,车子驶离观前街,顺着人民路一路向北,过了太阳路,眼前的景致忽然换了模样。
路变得开阔平坦,两旁的香樟与鸡爪槭交织成荫,树荫底下藏着错落的现代化楼宇,不是那种密不透风的拥挤,而是一栋栋透着规整大气,楼与楼之间留着宽阔的绿带,里头栽着桂花、山茶,还有几处人工河湖,水面飘着睡莲,岸边铺着木栈道。再往前开,拐进一条文创街区,两侧冒出精致的小店,卖着苏式糕点、缂丝文创,街口立着个简约的数字艺术馆,玻璃幕墙映着蓝天白云,不远处还有片盛泽湖月季园,市民带着孩子在草坪上放风筝,几只水鸟贴着湖面低飞。我忍不住拍了拍副驾座椅:“大姐,这是苏州新市中心吧?看着比老城区还宜居。”
大姐闻言笑出了声:“这是相城的渭塘板块,搁二十年前就是苏州的近郊乡镇,现在虽划进城区发展框架,很多老苏州还觉得这儿是‘城外’呢。”
我当时手里的咖啡杯差点没端稳,愣在那儿好一会儿。眼前这街道干净得能映出树影,建筑透着股雅致的现代感,大型商超、优质学校、医院分院样样齐全,这要是“城外”,俺老家那所谓的核心城区,简直像没打理过的杂院——路面坑洼,老楼密集,想找个像样的健身场地都得走半小时。
回酒店我翻了翻资料,才知道相城的渭塘、黄埭、望亭、阳澄湖这些曾经的近郊乡镇,虽已纳入苏州主城发展格局,但其“近郊蜕变”的轨迹仍清晰可见,这份“非传统城区”的成色,实在让人没法把它和“偏远”“落后”这些词往一块儿凑。
相城的近郊板块,藏着不一般的底气
相城的近郊板块,多集中在渭塘镇、黄埭镇、望亭镇及阳澄湖镇周边,东接苏州工业园区,南连姑苏老城,北靠常熟,总面积约49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90万。2024年相城区GDP预计突破12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6%以上的高速增长,这些曾经的近郊板块正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更是苏州“一核四城”规划中北部新城的关键组成部分。
很多人不知道,这些板块不是天生的“配角”。早年间它们还是农田、村落,后来借着苏州“北拓西进”的城市规划,逐步完成城镇化升级,尤其是2010年后,相城经开区、望亭智能制造产业园、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陆续落地,这些曾经的近郊,彻底甩掉了“农村底色”,长成了苏州城市新中心的重要支撑。2018年苏州明确规划,北部新城(以相城为核心)与东部新城、西部生态城(高新区)、南部太湖新城(吴中+吴江)共同构成“四城”格局,与姑苏老城核心区形成“一核四城”的发展框架——它们不再是老城区的附属,而是苏州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融合发展的新引擎。
不是工业堆砌,是烟火与科创共生
走在相城的近郊街头,你看不到冒着黑烟的烟囱,也没有杂乱的厂房,反倒处处藏着“低调的实力”。相城经开区里,聚集了一批智能装备、新能源材料企业,还有省级科研平台,实验室里的仪器日夜运转,研发的核心部件正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望亭智能制造产业园里,精密制造、电子信息企业扎堆,形成了完整的配套产业链,车间里的智能生产线高效运转。
除了科创和工业,这里的文旅也透着股巧劲——不是照搬老城区的园林模式,而是把生态和休闲揉在一起。比如盛泽湖月季园(渭塘镇),依托原生湖岸线打造了千亩月季花海,修了环湖绿道和露营基地;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则保留了大片湿地,修了观鸟台和亲水步道,周末城里人选个晴天来这儿骑车、野餐,岸边的农家乐飘出阳澄湖大闸蟹的鲜香,芦苇荡里藏着成群的水鸟,热闹又不喧闹。近郊板块产业不是硬生生“铺摊子”,而是像苏式慢工细作的刺绣似的,慢慢绣出了生态,绣出了协同。
相城近郊建设,赢在“懂生活”
为啥相城的近郊能建得这么对味?说到底,是没走“先乱建、再修补”的老路。
首先是规划接地气。相城人懂水、爱绿,近郊建设时没把自然景观圈起来,而是让城跟着山水走。阳澄湖、盛泽湖沿岸保留了原生湖岸线,修了亲水平台和滨湖步道,高楼顺着湖岸线错落排布,不会挡着视线;各镇板块都控制了建筑密度,留出大片空地打造口袋公园和健身绿道,走在路上满眼都是绿,空气里飘着草木与湖水的清香。
其次是投入实打实。相城把优质资源向近郊倾斜,渭塘镇建了文体中心,能办小型赛事也能让居民健身;相城实验中学渭塘分校、社区医院等优质资源陆续落地,三甲医院分院辐射近郊板块,家长不用再往老城区挤;道路修得规整,采用“小街区、密路网”,出门步行十分钟,超市、菜场、药店、幼儿园都能走到,不用绕远路。
更难得的是理念贴心。相城的近郊建设,没光盯着GDP,更在意“人住着舒服”。渭塘核心板块,2公里内集齐了商务楼、文创街、居民区、公园,傍晚时分,上班族从写字楼出来,就能拐进文创街吃碗苏式面,或者去盛泽湖绿道遛遛弯;老人们在广场上打太极,孩子们围着摊主买糖画,烟火气和现代感搅在一起,透着股过日子的踏实。
我在相城待了五天,临走时又去盛泽湖岸边转了转。夕阳把高楼的影子拉得很长,绿道上有人散步、有人骑行,数字艺术馆门口的台阶上,几个年轻人抱着吉他唱歌,风吹过树梢,带着湖水的湿润气息。
相城的近郊,没有老城区的古典诗意,也没有一线城市新区的摩天大楼扎堆,但它透着股务实的精致——不刻意追求气派,却把日子过的细节抠得到位;不盲目跟风搞建设,却把生态、产业、烟火气揉得恰到好处。
都说近郊是城市的“后花园”,可相城的近郊,活成了城市的“新天地”。它用自己的样子证明,近郊不是城市的边角料,也能长成有产业、有温度、有颜值的模样。
这样的苏州相城,说是全国郊区化发展的样板,一点儿不掺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