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的城市版图上,西安是省会这个事实不言而喻,咸阳和宝鸡也常常被提到作为增长点。但是最近几年,在陕西的另一座城市正在凭借着自身独特的资源、地理位置以及发展态势悄无声息地成为了陕西省内最耀眼的“黑马”,这座城市就是位于陕西省最北端的榆林市,它能不能成为第二个西安也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端,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地带,古称“上郡”,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是黄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它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绝”这样的奇特城建风貌在全国都十分罕见,平均海拔大约一千二百米左右,从地貌上看被长城一分为二,北部属于风沙草滩区,南部则是黄土丘陵沟壑区。
从地理位置来看,榆林在我国中西部交汇处,“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节点以及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它处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区域。其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使其自然而然成为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榆林经济发展很突出,地区生产总值在陕西省名列前茅,并且持续增长。经济发展的动力十足是因为能源资源十分丰富,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储量大,被称作“中国的科威特”,是“西煤东运”核心区域、“西气东输”发源地以及“西电东送”起点之处。
近些年来,榆林没有停留在单一的能源经济上头,它积极谋求产业转型优化,创建起能源改革示范区,并且发展高端能源化工战略性新兴产业,想要塑造出世界级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在这种努力之下,经济发展出现了多元化、高质量的新走向。
交通设施建设同样快速推进,榆林正向着全国范围内的综合交通枢纽迈进,铁路方面正在全力促成十字型高速铁路网络的形成,未来将会做到向南抵达西安,向东抵达北京。公路方面,“四横四纵一环”的高速公路网不断完备起来,航空层面,榆阳机场是陕西第二大的航空港,它开通了不少国内和国际航线,客货运量一直在增长当中,一个立体化且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正在迅速形成之中。
生态建设上,榆林创造了“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奇迹。新中国成立之初,榆林仅剩60万亩天然林、林木覆盖率为0.9%。经过几十年治理,境内860万亩流沙全部被固定或半固定,林木覆盖率大幅提高并荣获“国家森林城市”。
榆林旅游资源丰富又特别,历史人文和自然风光都在一起,有镇北台这万里长城第一台,还有中国最有潜力的十大古城之一的榆林古城,也有红石峡,统万城遗址,红碱淖这些著名的地方,而且这个地方还是黄土文化和陕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产生了陕北民歌,剪纸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教育文化上,榆林有从大学到中学的学校,为社会发展输送人才、提供智慧支持。近些年榆林文艺事业也有蓬勃发展的势头,电影《拨浪鼓咚咚响》获得金鸡奖最佳儿童片,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正式成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这都是榆林文化建设方面的成果。
榆林的崛起不是偶然,它靠的是家底丰厚、位置优越和不断自我革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榆林也许不会成为第二个西安,但它完全可以成为推动陕甘宁蒙晋接壤地区发展的强劲引擎。
榆林的发展之路让我们思索,资源型城市怎样做到可持续发展?区域性城市如何在省会城市的辐射下找到自身定位?这座低调的城市正在用它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表明:依靠自身的长处,跟随国家战略方向,守住转型创新这条路子,就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你看好榆林的未来吗?它能不能真的变成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呢?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发表你的看法和期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