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至11月2日,华语乐坛巨星王力宏,在厦门顺利完成了连续三场精彩纷呈的演唱会。
然而,演出落幕后的他,并未立即启程离开这座海滨城市,而是选择前往开元街道虎溪社区的虎溪禅寺,展开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寻根之旅。
穿梭在古木参天的山道上,这位音乐才子步履坚定,目光中透着期待。
他此行的目的,是寻找一个家族的记忆印记——曾外祖父许凤藻于1932年题写的"心旷神怡"石刻。
当那块历经近百年风雨的摩崖石刻映入眼帘时,王力宏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喜的轻呼。
他轻轻抚摸着斑驳的字迹,仿佛透过时光触摸到了家族的传承。
"拜拜,曾祖父,谢谢你留下这句话,心旷神怡,也是这地方最好的一种精神!"
王力宏在石刻前深情告别,完成了一场跨越93年的时空对话。
将门之后:许凤藻的传奇人生
这块默默伫立近百年的石刻,背后是一位近代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
许凤藻(1891年-1953年),字伯翔,江苏无锡人,是中国近代海军史上的重要人物。
少年时期,许凤藻便展现出过人才智,考入南京水师学堂接受新式教育。
毕业后,他在炮艇上服役,因表现卓越被授予五品把总衔。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和领导才能,他最终晋升为北洋海军少将,成为当时海军的中坚力量。
更令人称道的是,许家的书香传承从未间断。
许凤藻之子许倬云成为了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历史学家,而女儿许留芬正是王力宏的奶奶。
这个跨越政、学、艺三界的世家,与厦门结下的不解之缘,为虎溪岩增添了一份深厚的人文温度。
千年古刹:虎溪禅寺的历史底蕴
承载着这段家族记忆的虎溪禅寺,本身就是一部值得细读的史书。
与白鹿洞寺并称为厦门"双子寺"的虎溪禅寺,如同两位隐士背靠背端坐在玉屏山东西坡,虽不及曼德勒寺庙那般对称,却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底蕴,成为厦门重要的佛教圣地。
寺庙的现存建筑主要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但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更早的唐代。
相传唐代陈俦曾在此建寺,而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厦门名士林懋时发现这片风水宝地,耗时三年开凿出"稜层""摹天""虎牙"等洞窟,让玉屏山的瑰丽得以充分展现。
石刻宝库:"虎溪夜月"的诗意奇观
虎溪禅寺所在的区域,是厦门最重要的摩崖石刻宝库之一,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丰富的书法珍品。
而在这些石刻之间,最负盛名的当属"虎溪夜月",这一古厦门"大八景"中最富诗意的奇观。
每逢中秋之夜,皎洁的月光,透过棱层洞顶的自然缝隙,直射洞内,恰好照在洞中泥塑老虎身上。
此时此刻,猛虎双目炯炯有神,全身轮廓分明,仿佛下一刻就要跃然而起。
这一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景象,历史上曾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前来赏月赋诗,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
结语
王力宏的这次寻根之旅,意外地让虎溪岩的千年禅意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
当当代音乐与深厚历史文化相遇,产生的不仅是短暂的关注,更是一种对文化传承的深切体悟。
站在曾外祖父的字迹前,王力宏或许更能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心旷神怡"——这不仅是对眼前美景的赞叹,更是跨越时空的文化认同与家族自豪。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这位音乐人身上,他转身离开的背影仿佛与历史融为一体,而那块石刻依然静立,继续见证着时光流转,等待下一个有缘人的到来,讲述新的故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