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公园不只是一处风景,更是写给都市人的一首温暖诗歌。”
展开广州珠江公园园林工程师孙丽芳的信笺,字里行间流淌的不仅是她对珠江公园28公顷绿地的深情,更是写给每一位都市人的温暖邀约。
这片位于珠江新城CBD核心的岭南园林,早已超越“城市绿明珠”的单一角色。它以四季为笔、花木为墨,通过精心打造四季花事、康养双径等城市绿美景观,在繁华天际线下绘制了一幅可走入、可感知、可疗愈的生态画卷。
四季流转 花事如诗这,是一座会呼吸的生态美术馆
漫步珠江公园,人们恐怕很难找到两处完全相同的景致。孙丽芳在信中提及,她与珠江公园相伴多年,曾亲手栽种过四季的花木,而这也正展现着珠江公园魅力的核心——生命的动态循环。这里并非一幅静止的风景画,而是一部随着季节更迭、徐徐展开的生态影像。
春日的序曲,由木兰园奏响。孙丽芳信中所言“木兰含香”,在此化为具体可感的体验。荷花玉兰亭亭玉立,紫玉兰含苞待放,漫步其间,暗香浮动,沁人心脾。
当夏日来临,绚烂则成为主旋律。百花园内,观花植物品种繁多,各色观花植物在此汇成繁花海洋。而位于兴盛门内30000平方米的开放草坪上,则以黄花风铃木等开花乔木点缀天际,树下是欢声笑语的露营市民——这里还是位列广州帐篷营地榜首的城市客厅,总是充满着生活的烟火气。
秋风吹过,桂花园里馥郁的甜香弥漫在空气中,“桂花缀枝”的承诺如期兑现。与此同时,快绿湖畔的落羽杉林悄然披上金红秋装,与湖中的彩虹喷泉、游弋的天鹅鸿雁,共同构成一幅静谧而温暖的油画。
即便在万物趋于沉静的冬季,醉绿园内的荫生植物依旧绿意盎然,姜园与藤本园中也总有耐寒的植物展现着不屈的生机,静静诉说着生命轮回的哲理。
“园区的布局主要是以植物为主题,按照不同的科属,将它们放置在不同的主题园区内,确保每一处都有其独特的季相主题。”孙丽芳说。这精妙的“四区八园”格局,让每个园区都成为一首独特的植物叙事诗。
自然疗愈 心灵归处这,有双径引领的城市康养新风尚
如果说四季花事是一场延续二十五载的视觉盛宴,那么珠江公园今年全新打造的“芳香径”与“疗愈径”,则是一次引领都市人走向内在平静的深度体验。“这不仅是对传统观赏功能的升级,更代表着公园从传统园林向融合自然疗愈、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空间的全面转型。”广州珠江公园相关负责人表示。
“芳香径”,是一场唤醒记忆的嗅觉旅行。这条小径巧妙串联木兰园与桂花园,让游客在四季流转间,感受不同植物次第绽放的芬芳;而最新改造融入的四个主题花园——可食花园、药用花园、芬芳花园和香草花园,更将这场嗅觉体验推向深入。
在可食花园,迷迭香、紫苏、罗勒等香料植物不仅是观赏对象,更是连接厨房与自然的桥梁,游客可以在此了解迷迭香如何为西餐提味,紫苏又怎样成为广式烧烤的“灵魂伴侣”。
药用花园则像一座露天的中医药文化博览角。老广最爱的消暑糖水臭草绿豆沙,其灵魂正是清热解毒的芸香;而“书香门第”中的“书香”,最早也源于芸香驱虫护书的特性。这些生动的文化典故,不仅让草木承载起历史记忆,也使漫步成为一场文化寻根之旅。
与“芳香径”的主动探索不同,“疗愈径”更像一次被自然温柔包围的心灵沐浴。这条路径以“森林疗愈”为核心,借助高大的南洋杉与落羽杉林,营造出独特的声、光、热、气环境。信中所述的“白噪音、负氧离子与斑驳光影能够悄然抚平我们的疲惫”,在这里有了科学的佐证——快绿湖区域的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平均值高达每立方厘米10000个,堪称城市中心的天然氧吧。
路径上设置的“小树洞”互动装置,转动转盘即可收获暖心寄语;轻敲“敲击乐”装置,便能体验传统五音疗愈的智慧……这些将自然之力与人文关怀相融合的巧思,让疗愈真正抵达内心。
“这片城市绿洲已准备好最美的四季风物、最舒心的康养环境,迎接每一位运动员、旅人和市民。”孙丽芳说,“愿我们在此,都能寻得身心安顿,收获满径花香。”
文|记者 孙牧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王敏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