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四川均已在全省实施中小学春秋假制度。浙江的秋假大多在11月中下旬,四川将春秋假安排在两个学期的期中前后,原则上各3天。12日至14日,四川成都、绵阳、宜宾、遂宁,浙江宁波、湖州、嘉兴、台州等地中小学迎来秋假。
在省内景区“学生免门票”“家长可共享”等专属优惠的拉动下,形成一波亲子出游潮,有多个景区因游客量趋近或达到饱和而限流。
成都大邑县的西岭雪山后山滑雪场景区距成都仅百余公里,11月30日前对游客免门票,中小学生还免索道票。13-15日,景区连日发布限流公告,因预约量已趋饱和,建议游客未预约不前往。川西的四姑娘山双桥沟景区12日至16日对全省中小学生免门票,13日、14日门票连续约满,建议游客转往周边免票景点。此外,免门票的眉山市瓦屋山景区、雅安市二郎山喇叭河景区15日均因预约入园人数达到上限而限流。
整个11月,浙江多个景区面向中小学生免门票。14日上午,神仙居景区公告称当日客流已达承载上限。15日和16日,景区将营业时间从7点半提前到6点半,仍无法完全满足需求。这几天景区日均客流量在2万人左右,亲子游客群约占一半。(11月15日澎湃新闻网报道)
还是(家长花给)孩子的钱最好赚。
在其他类型的消费品还在被绞尽脑汁设计促销方案、补贴方案,千方百计地刺激购买的时候,秋假的出现显现出违和的特征,也就是只要有假期,很多家长会不遗余力去设计出游。
往年11月,都是旅游淡季,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皆是如此。当然,之前在哈尔滨等城市,11-12月也迎来了冰雪旅游的热潮,但光顾对象主要是年轻的上班族、大学生。
秋假的实施,带动亲子游热潮出现。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去往浙江、四川多地的机票价格相较于国庆假期与秋假期间一个月的平峰期价格,有了明显升高。连带酒店价格上涨。而这些省份以及近邻省份的景区门票更是罕见地迎来了售罄。
放秋假的省份目前主要是浙江和四川两地,但这也显现了亲子游市场的开发潜力。
当然,这也要看到,目前秋假亲子游带动的旅游、消费热潮,本质上是一种报复性反弹,显现出亲子游需求被抑制后的增长空间。
现有的假期集中,如春秋、五一、十一,亲子游、其他类型的游客与探亲客流等高度叠加,从而使得民航、铁路运力难以满足需要,高速公路拥堵严重,让相当数量的孩子及其家长打消了出游打算。
虽然线上线下很多人吐槽中小学的孩子放秋假,但家长不放假,影响了出游安排。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因此,所以才能使得很多孩子和家长判断秋游出行,可以规避过于拥挤的客流,从而果断出行。
首个秋假在显现消费热情和潜力的同时,也再度造成了许多景区的严重拥堵,民航、高铁部分班次、车次票额紧张,酒店等价格猛涨。这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为一种愉快体验。
因此,要避免打消学生家庭出游热情,应当考虑促成春秋假的更为精妙的设计,比如某个省从省会到不同地级市,应当分别在4月以及11月的不同周,分批安排春秋假,而非安排成一个省甚至若干个省统一放假。
实际上,无论是高铁、民航,还是酒店、景区,承载能力都存在限度,如果春秋假的设计能够体现分时分段,则能促成出游选择最多化,使得相关产业的营收最大化,同时也能使得出游学生、家长的旅行体验更趋良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