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户外骑行队里有个骑友乃市区一小学的校长,网名“放下”,有时见面了便就打趣,“么时候放下啊?”戏谑答曰,么时“圆寂”了,就放下了。
是啊,芸芸众生,怎能万事皆空,哪怕是死时立了遗嘱,还有诸般放心不下。就算是得道高僧,修得出神入化,还是会遇到丝丝执念的羁绊。
《补续高僧传》载,元末明初,乾州永寿石氏子6岁出家为僧,于五台山修炼多年,深谙佛法,擅长阴阳术数,释宝金,号碧峰,人称“文殊化身”。明朝建国后,禅师住持碧山寺,朱元璋赐给他一个紫金玉钵,禅师非常喜欢。
自证悟以后,禅师已放下了对诸缘的贪爱,唯独对这个玉钵还爱不释手,每次入定之前,一定要先仔细地把玉钵收好,才安心地进入禅定的境界。
某天,阎罗王因他的世寿已终,应该把业报还清了,便差几个小鬼来捉拿禅师。金碧峰预知时至,想和阎罗王开个玩笑,就进入禅定境。几个小鬼寻不见金碧峰的魂魄,无法向阎罗王交差,就去请教土地公帮忙想个计谋,使金碧峰禅师出定。
土地公说:“这位禅师最喜欢他的玉钵,假如能想办法拿到他的玉钵,他心里挂念,就会出定了。”小鬼们听了,费尽心机找到了禅师的玉钵,使劲地摇动它。禅师一听到他的玉钵被摇得砰砰地响,心一急,赶快出定来抢救,小鬼见他出定,就拍手笑道:“好啦!现在请你跟我们去见阎罗王吧!”
金碧峰禅师一听,了知一时的贪爱几乎毁了他干古慧命,坠入轮回,立刻把玉钵打碎,再次入定,并留下一首偈曰,“若人欲拿金碧峰,除非铁链锁虚空;虚空若能锁得住,再来拿我金碧峰。”当下进入了无住涅槃的境界。
佛说,修行的关键在于放下一切贪爱和执着,才能真正超越生死轮回,达到解脱的彼岸。金碧峰禅师已证大道,却因对紫金玉钵的贪爱,险些被阎王抓走。最终,他打破了紫金钵,断了贪爱,才达到了真正的解脱。
凡人何尝不是如此。赤条条来,摸爬滚打几十年,全都是空手而去。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放不下。但到了生命的尽头,无论放下与否,皆为虚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