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8日举行的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曲靖专场上,一组数据令人印象深刻:预计到“十四五”末,曲靖市接待国内游客7888万人次,年均增长19.4%;国内游客出游花费668亿元,年均增长12.7%。
数字之外,真正让曲靖走进人们视野的是口耳相传的“避暑曲靖”“旅居曲靖”等美誉,和“演唱会之城”“花海马拉松”等出圈的热词。花海间奔跑的身影、演唱会上挥舞的星光、古街里升腾的烟火气,共同织就了曲靖的日常,将“诗与远方”化为可触可感的相遇,与值得珍藏的记忆。
底蕴:从历史走来的文旅名片
曲靖的吸引力,源于其深厚的家底。
“十四五”以来,曲靖市充分挖掘珠源寻根、世界花园、生命溯源、奇山异水、红色沃土、历史文化“六条文化旅游走廊”的深厚本底,擦亮珠江源头、世界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园、古鱼王国、红色沃土、爨文化故乡“五张靓丽名片”。让“诗”拥抱“远方”,使曲靖的文旅形象从模糊走向具体,从单一走向多元。
文化强市的建设根植于这片沃土。全国群众文化最高政府奖“群星奖”花落曲靖文艺作品《回家》,填补了云南曲艺类作品获此殊荣的空白,展现了曲靖的文化创造力。
着眼于人、落脚于人,曲靖市基层文化服务同样硕果累累。“全国最美书店”、服务基层的陆良县图书馆,以及尼珠河“空中校车”和西门老街“微改造”点燃的烟火气,让文化真正融入了日常,温暖了人心。这些点滴成就,共同构筑起曲靖文化自信自强的坚实基座,让历史记忆活在当下。
活力:当赛事与演唱会点燃一座城
曲靖的文旅,是动态而充满活力的。
“我们坚持让每一次旅行都成为一场文化体验、一次精神回归。”曲靖市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曲靖将用最真诚的微笑、最实在的服务,把最好的留给客人,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目前,曲靖已经打造了64个旅居村(点),土瓜冲、云上花乡入选首批“旅居云南”高质量发展试点,麒麟区和罗平县入选旅居云南宜居城镇建设首批试点。让游客在土瓜冲这样的村庄里,从“路过”到“住下”,真正触摸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罗平花海马拉松、麒麟10公里精英赛、罗平“村摩”TT挑战赛、会泽“青云50”越野赛等,让运动与美景结合,实现了“潮赛事、巨能量,热分享、燃出圈”。聚焦“演艺+旅游”,张信哲、薛之谦、张韶涵等演唱会激活曲靖文旅流量密码,观演人次22.63万,带动收入8.8亿元,形成了“为一场赛事奔赴一座城”“为一场演唱会爱上一座城”的潮流,将曲靖的知名度在年轻群体中推向新高。
温度:文旅背后的民生答卷
曲靖文旅发展的深层逻辑,始终围绕“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旅产业不仅是经济增长点,更是惠民富民、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途径。无论是旅居点的建设为乡村带来的发展机遇,还是赛事演艺活动为相关行业创造的就业与收入,都体现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核心理念。
火爆出圈的曲靖马龙土瓜冲,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打造“旅居之乡”,全村267户村民每年户均有土地租金3700元,就地就近就业120余人,年务工总收入达450万元。
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得曲靖的文旅发展融入城市整体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大局之中。文旅的繁荣,反哺着城市的更新、乡村的振兴、文化的兴盛和社会的和谐,让市民舒心,让游客安心,让发展成果可感可及。
乌蒙山的雄浑连着广阔山外山,珠江水的秀美绘就发展画中画。如今的曲靖,正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生态、创新的业态模式和温暖的城市情怀,向世界发出盛情邀请。在这里,体验珠源寻根、徜徉世界花园、探秘生命溯源、寄情奇山异水、感悟红色沃土、品读历史文化,亲身体验一种“始于山水、归于烟火”的曲靖生活。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隋鑫 张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