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新化县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中华蚩尤文化园。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童臻熙 摄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廖慧文 刘瀚潞
两场山雨过后,锡溪河水流得很急。车窗前掠过重重叠叠的山,裹着山巅的云雾近了,蚩尤屋场就到了。这里在新化县大熊山森林公园内,被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峦包围。用更大的地理概念来说,属于横亘在湘中的雪峰山腹地。
雪峰山,是湖南自然与人文分野的一座重要界山。但这群山被冠以“雪峰”之名,还不到百年。此前,这片区域属于古梅山。
眼前的蚩尤屋场,沿着山势建有山门、高台与神殿,两边的古枫撑起绿色的华盖。开阔的空地上,一路矗立着的梅山手诀雕塑,把记者引入隐藏于高台之下的大熊山梅山文化博物馆。
梅山,“旧不与中国通”
大山,是大地的屏障,也是失意者的退路。
凝视着博物馆门楣上镌刻的“梅山”二字,记者不由产生一个疑问,究竟什么是梅山?
查阅资料得知,梅山并非简单清晰的地理概念,而是活跃在湘中雪峰山地区,尤以新化、安化为核心的一大片“半生半熟”、介于文野之间区域的地理文化载体。古梅山是九黎、三苗等多个族群的生息地,众多少数民族群落在这里生产、生活。不少学者认为,当年蚩尤部落战败后,其中一支远走、隐居在梅山。《宋史》详细记载:“梅山峒蛮,旧不与中国通,其地东接潭,南接邵,其西则辰,其北则鼎”。
2000年4月,就在此地,一块民国的石碑被发现。碑文明确提到,此地自古便是蚩尤的“屋场”所在,附近还有蚩尤谷、“春姬(蚩尤之妻)峡”等地名。蚩尤文化是构成梅山文化的底本,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各个族群的不同观念,进而形成了梅山文化的基础。
据《安化县志》和《湖南通志》记载,梅山是汉代长沙王吴芮的部将梅鋗的封地,其地在新化和安化。但直到宋熙宁五年(1072年),章惇奉命“开梅山”,这片区域才融入“大一统”的政治版图。他招降“梅山蛮”,并将梅山分而治之。正是以博物馆所在的大熊山为界,以南从“王化之新地”中取两字,设新化县,属邵州府;以北,则从“归安德化”中取两字,设安化县,属潭州府。
乡村木匠收藏了上万件藏品
进入馆内粗扫一眼,这座小小的博物馆,算不得讲究。没有开阔的展厅,更没有精致的展柜。400多件(套)展品,“站”成一长溜,沿着刷白的墙面依次排开,灯光也略显昏暗。展品质朴无华,多为农具、生活用品和家具。有些物品附一张简单的手写标签,标注着年代与来历。
但细细看,颇有趣味。长长的竹筒制成的“水壶”、有明显使用痕迹的油灯和蓑衣、精致的雕花大床、轻便的轿子,还有上了年纪的锅碗瓢盆、钉耙锄铲、渔猎器具……
这些藏品,是由附近的洪竹村村民刘孝初收集的。青年时,身为村中木匠的刘孝初开始接触到一些乡间老物件并转卖盈利。
通过收藏,他逐渐了解了本地的梅山文化,这份生计也成了一份爱好。30多年来,他个人收藏了上万件藏品。近些年,他选出其中与梅山文化相关藏品,成立了这个小小的个人博物馆,由他的藏友方高明担任馆长。
梅山有“上梅山”“中梅山”和“下梅山”之分,大熊山属上梅山。因自然环境有异,生产方式也有不同。刘孝初介绍,这些老物件以清朝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主,涵盖整个梅山地区。通过一件件实物,能充分展现流传在梅山地区“上峒梅山赶山打猎,中峒梅山掮棚放鸭,下峒梅山打鱼摸虾”的俗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交通环境的改善,梅山“旧不与中国通”的情况得到了根本改变。过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生产生活方式已逐渐成为远去的图景。“但这些记忆不应该被淡忘。通过这些普普通通的老物件,我们也能告诉现在的孩子们,以前我们是如何生活的。”刘孝初介绍。
倒立的张五郎是狩猎之神、驱邪之神和守护之神
博物馆内,一处展陈集中展示了梅山地区的巫傩面具、神像和发愿文。
在梅山繁衍生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古老的梅山文化。由于封闭的自然环境,梅山文化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楚地原始神灵信仰和祭奉习俗。它以原始泛神信仰和巫覡崇信习俗最具特色,印证着神灵信仰与自然生存的紧密关联。
方高明指向最大的一尊木质神像,他耳鬓如戟,头有双角,双眼突出,神态威武。“这就是蚩尤。”世代以来,梅山地区的民众将蚩尤奉为“开山老祖”。
看着这些古老的神像、傩面与手抄经书,听方高明讲解着梅山猎神、巫傩仪式与古歌传承。这些沉默的器物,连同口述的故事,交织成一部民间自觉守护的文化史。
双手撑地、双腿朝天,这位倒立的神祇是梅山文化的核心信仰对象张五郎。据介绍,张五郎是狩猎之神、驱邪之神和守护之神。被猎人供奉时,张五郎是保佑猎户的梅山法主,让猎户不受伤害、满载而归;被普通人供奉时,张五郎是家庭的守护神,保护家庭、庇佑平安和睦;被教中弟子供奉时,张五郎是赶鬼去祟、驱邪治病的梅山师公,也是可以调集千军万马神力的猖兵之主。
蚩尤、张五郎、扶大王、九子娘娘、傩公傩母……梅山的众神,是梅山文化圈民众的祈愿对象。人们通过巫术仪式、神像供奉等方式,将个人或家庭的福祉寄托于超自然力量。
自上世纪末,独具地方与民族特色的梅山文化引发了国内外学者愈加广泛的关注,这也让民间收藏者们感到振奋。方高明表示:“依托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我们每年在旅游旺季,可以接待不少游客。我们希望游客们来到大熊山不仅仅是避暑、享受森林绿海,也可以多了解我们深厚、独特的梅山文化。”
来源:华声在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