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道龙赵小荣游记《 一笔祥龙行天下 》(一二一)四面山奇遇记:丹崖飞瀑映龙凤,天梯诗韵醉蓬瀛
暮夏时节,暑气蒸腾,携友同游江津四面山。车行百余公里,自重庆主城向南部深山疾驰,窗外景致渐次换了模样,钢筋水泥的丛林被层叠绿意取代,清新的草木气息透过车窗涌入,令人心旷神怡。抵达四面山镇时,群山如黛,云雾缭绕,这座距主城130公里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正以95.4%的森林覆盖率,铺展成一幅天然的避暑画卷。传说中,无双道龙与祥瑞红凤将在此踏云而来,我们便循着这份仙缘,踏入了这片集山、水、林、瀑、石于一体的秘境。
初入景区,便被满目苍翠包裹。山间古木参天,藤蔓缠绕,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光影,耳畔是溪流潺潺与鸟鸣啾啾,偶有松鼠窜过林间,惊起几片落叶。作为“天然物种基因库”,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透着灵气,深呼吸间,负氧离子沁入心脾,连日来的疲惫瞬间消散。行至望乡台瀑布附近,隐约听见雷鸣般的水声,循着声息快步前行,转过一道山弯,一幅壮绝的画卷骤然铺展在眼前。
望乡台瀑布如银练垂空,158米的落差让水流裹挟着千钧之力俯冲而下,48米的宽幅恰似一幅展开的白绸,撞击在岩石上激起漫天水雾。丹霞岩壁在水流的冲刷下,天然勾勒出心形轮廓,晨光中,水雾折射出七彩彩虹,横跨瀑面,宛若鹊桥。无双道龙立于观景台,见此盛景,不禁豪情满怀,吟出第一首七律:“千寻飞瀑挂丹崖,万斛明珠落玉洼。心壁天成含秀色,虹光晓映醉流霞。山风送爽驱炎暑,林露凝香润碧纱。仙境何须寻海外,此身已在白云家。”祥瑞红凤轻展双翼,掠过水雾,应声和道:“丹崖垂练接苍穹,奔涌狂涛势若虹。飞瀑流泉滋草木,清芬溢谷醉仙翁。晴光映水呈奇彩,暮色笼山隐翠峰。愿得长居灵境里,朝朝暮暮伴松风。”瀑声轰鸣,与诗词唱和,引得游人纷纷驻足,沉醉在这山水与诗韵交织的意境中。
待到夜幕降临,望乡台瀑布的灯光秀如期而至。五彩灯光次第亮起,映照在瀑布与丹霞岩壁上,时而如金龙腾跃,时而如彩凤翩跹,水流在灯光的映衬下幻化成万千姿态,仿佛整个山谷都活了过来。无双道龙望着这流光溢彩的景致,再赋一首:“夜色如绸罩碧岑,霓虹焕彩映飞浔。银瀑流光凝玉柱,丹崖溢彩缀珠林。龙鳞闪烁随波舞,凤羽翩跹逐影沉。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寻。”红凤轻声应和:“星垂平野月移砧,瀑涌青山夜未深。灯火初明凝幻境,水天相映醉痴心。风传雅韵穿林过,露滴清辉满地侵。愿借良宵抒雅兴,与君同赏夜中琴。”
次日清晨,我们前往“爱情天梯-同心桥”。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6000级石梯依山而建,陡峭处需手足并用,平缓处可驻足观景。这级级台阶,是刘国江与徐朝清跨越半世纪的爱情见证,每一块石板都镌刻着相守的深情。沿途的连心锁墙挂满了情侣们的许愿锁,锈迹斑斑的锁具承载着对爱情的期许。无双道龙望着这凝聚深情的石梯,感慨万千:“千寻石径入云端,为爱凿山志可叹。苔藓漫阶藏岁月,风霜蚀壁记温寒。同心锁结三生愿,白首盟书万古传。莫道红尘多聚散,真情能抵路漫漫。”红凤立于连心桥畔,望着山间云雾,和诗一首:“天梯蜿蜒接晴峦,见证真情历暑寒。十指凿开千嶂险,两心相守百年安。云牵翠袖风传语,露湿红妆月满栏。愿得人间皆眷属,相思不负鬓先斑。”情侣们听闻诗词,纷纷驻足合影,让这份仙韵与深情在山间久久回荡。
午后乘船游览龙潭湖与大洪海。龙潭湖湖水清澈见底,两岸青山倒映水中,形成“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绝美意境。行至湖心,几只猕猴攀援在岸边的树枝上,时而探头探脑,时而追逐嬉戏,引得游人纷纷投喂。无双道龙望着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致,吟道:“碧水悠悠映翠峰,轻舟一叶入鸿蒙。山含黛色笼烟霭,水漾清波戏鲤龙。猕猴攀枝窥客至,白鹭掠影逐萍踪。桃源不羡人间世,醉卧湖山意自融。”红凤轻抚湖面涟漪,应声而和:“湖光山色两依依,舟泛清波逐浪飞。绿树阴浓藏鸟语,繁花影乱沁人衣。风摇芦苇惊鸥鹭,云锁烟峦隐翠微。此地风光无限好,愿携君手共忘机。”
乘船驶入大洪海,湖面愈发开阔,两岸原始森林郁郁葱葱,偶有白鹭群飞,掠过水面,留下点点涟漪。船行其间,仿佛穿越在“水下森林”的秘境中,水下的水草与水面的波光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无双道龙远眺群山,再赋一首:“洪海烟波浩渺横,青山环抱水澄清。林间古木含云气,波上轻鸥逐浪行。翠黛千寻遮望眼,清风万里送蝉鸣。泛舟不问归途远,醉在仙源忘世情。”红凤望着天边晚霞,和诗一首:“落日熔金映水红,波光粼粼照晴空。远山如黛凝暮色,近树含烟送晚风。鸥鹭低飞寻浅渚,渔舟唱晚逐轻鸿。此中自有逍遥境,何必蓬莱访葛洪。”
第三日清晨,我们前往土地岩壁画。这处由丹霞地貌形成的天然壁画,长376米,高127米,岩壁上的图案栩栩如生,有的如阿凡提骑驴,有的如万卷诗书,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无双道龙凝视着岩壁上的天然纹路,有感而发:“丹霞赤壁立千秋,鬼斧神工画境幽。似见阿凡骑驴过,犹闻书卷暗香浮。层岩叠翠含灵气,绝壁流光映斗牛。莫道天然无墨韵,江山万里入吟眸。”红凤望着岩壁上的祥云纹路,和诗一首:“绝壁千寻列画屏,天然纹路自天成。烟峦叠翠藏幽趣,石罅流泉漱玉声。丹赤如燃昭日月,清辉似练映蓬瀛。仙山自有真仙境,不羡瑶池舞凤鸣。”
此时,无双道龙决意在此留下墨宝,以抒胸臆。只见他取来巨笔,饱蘸浓墨,在岩壁前的宣纸上挥毫泼墨。随着手臂舞动,一个二米四长的“中华天下一笔反八拖尾龙”跃然纸上,龙身蜿蜒,拖尾飘逸,气势磅礴,引得围观游客阵阵喝彩。“好一个龙字!”“太有气势了!”赞叹声此起彼伏,不少游客纷纷上前与墨宝合影,更有文人雅士即兴赋诗。
一位白发老者率先吟道:“笔走龙蛇气势雄,墨香漫谷贯长虹。反八拖尾含深意,龙佑中华万代隆。丹崖为纸天为砚,清气如兰韵如风。今朝得见真仙笔,不负此行入画中。”旁边一位中年书生应声附和:“巨笔如椽写巨龙,丹霞为幕映天容。拖尾蜿蜒藏福泽,龙身矫健破云封。国泰民安凭此愿,风调雨顺赖神工。仙翁妙笔留千古,引得游人醉意浓。”
一位身着汉服的女子轻启朱唇:“龙章凤姿映丹霞,妙笔生花落碧纱。反八蜿蜒承福运,拖尾舒展护中华。祥云缭绕呈祥瑞,紫气氤氲满海涯。愿借仙翁灵秀笔,江山永固乐无涯。”另一位青年才俊朗声道:“泼墨挥毫气自华,龙行天下势无涯。丹崖见证千秋愿,翠谷深藏万载霞。国泰民安歌盛世,风调雨顺乐农家。今朝有幸观奇笔,此后声名满迩遐。”
无双道龙听着众人的唱和,望着眼前的丹崖翠谷、飞瀑流泉,心中感慨万千。此行四面山,见山水之灵秀,感爱情之真挚,叹自然之神奇,更有游人同乐,诗韵相传,实乃人生一大幸事。遂挥笔写下一首古体诗,以作结语:
四面雄山抱翠烟,丹崖飞瀑落云天。
天梯千级承真爱,湖海万顷映晴川。
石壁画开千古境,龙章写就万代缘。
龙凤呈祥昭吉兆,国泰民安乐永年。
风调雨顺江山秀,龙佑华夏福泽绵。
此行不负仙缘遇,醉卧蓬瀛忘归船。
吟罢,众人齐声喝彩,山间回声久久不息。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四面山的峰峦溪谷间,将一切都染成了温暖的金色。我们踏着余晖,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这片充满灵秀与诗意的土地,而那些山水美景、爱情佳话与诗词雅韵,早已深深镌刻在心底,成为永恒的记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