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厂内汽车来上海拉货,绕太湖而行,至宜兴县,境内有“善卷洞”,众人坚持要进洞观赏。天然溶洞极为广阔,可容近千人,据说样板戏电影《智取威虎山》之杨子荣智擒座山雕一场即在此洞内拍摄。洞内有一红军长征路,依自然形成的高低起伏岩石,稍加人工修饰,形成一蜿蜒曲折约数百米的雪山,偶见几面小红旗,象征红军长征的艰辛。洞内有一暗河,乘舟划出洞外,豁然开朗。附近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读书亭及合葬墓,二人皆非当地人,何以葬此,莫明其妙。
汽车北上过南京长江大桥,进入安徽省,江南风貌逐渐淡薄以至很快消失。经全椒、定远、凤阳,至蚌埠过淮河大桥,始见淮河之雄姿。继续北上,经蒙城、涡阳、亳县进入河南境内。沿途农村贫困现象让人触目惊心:田间一片片白花花农民晾晒的红薯干绵延数百里,这就是农民冬春赖以果腹的食物。时天已渐寒,但路旁一些农舍竟门窗全无,停车至一农家求水,问:“不安门窗,就不怕小偷?”答:“看看这屋里,除了人,还能偷啥!巴不得把人偷走,还得管吃,谁会干这傻事!”穷则思变,正是这种“夜不闭户”的极端贫困,才使安徽省农民义无反顾地高举改革的大旗,首创家庭联产承包制,在全国农村掀起了一场新的革命风暴,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铺平了道路。
从上海运货到厂,最头疼的就是过黄河大桥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南省境内黄河上只有一座大桥,这就是京汉铁路所经之黄河铁路大桥。这座在清朝末年由外国人所建的大桥,因年久失修,已不堪重负,于是在其附近新建一铁路桥,原桥改为公路桥。但桥面太窄,只能容一车行驶。在正常情况下,桥两端排队等候过桥的车辆可各长达三四里。两桥头各有人严格监管,视载重情况和车辆大小放行一定数量的车辆,并立即用有线电话通知对方,严禁车辆上桥;直到最后一辆车下桥,对方才准车辆上桥,并电话通知此方禁止车辆上桥,以免双方车辆在桥上顶头。汽车在桥上行驶速度极慢,用“挪行”或“爬行”形容也不为过。若一辆车在桥上损毁,往往需用十多个小时进行处理疏导。在正常情况下,排队等候三四个小时能过了桥,就是很侥幸了。当我们的货车驶上大桥时,驾驶员是年轻司机小宋,可能是他思想过度紧张,行至桥中,忽然车辆有些失控,车头忽左忽右,我被吓出一身冷汗,急叫他停车,后面也被迫停车的司机纷纷跑上前来,问出了什么事,我让换上老练的司机李凤鸣,才化险为夷。环视40年后的今天,双向8车道的郑州黄河大桥,需时不足十分钟就可跨越黄河,前后相比,真有天壤之别的感觉。
来源:百家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