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深秋的美丽,有一半是银杏带来的。
我们粤北赏秋的第二站便是到南雄赏银杏。
南雄有多处赏银杏的胜地,一是帽子峰林场,二是坪田镇。我们二选一,选择了坪田镇。
早晨,我们一行四人驱车从韶关市区出发,前往心仪已久的“银杏之乡”——南雄坪田镇。
还是彭大哥开车,老司机开车匀速行驶,非常稳。
彭太太是个摄影迷,在车上,她看到窗外的美景,不时拿手机拍照。彭大哥则不时提醒她:节省电量,好景在后头呢?
我和彭大哥夫妇至少到过坪田两次,对坪田的景观比较了解。
汽车驶入坪田境内,山路蜿蜒,晨雾如轻纱般缠绕在山腰间,阳光正努力穿透云层,我们都预感,这会是一场与金秋的美丽邂逅。
第一站直奔坳背村——这里是坪田银杏最负盛名的所在。我们游坪田时曾加过坳背村一位开农家乐小伙子的微信,他知道我们好旅游,经常给我们发信息:“银杏黄了”。“枫叶红了。”还向我们推介他家的土特产,我们也买过他家的酸笋、板鸭等。
到坳背,我们直奔这家农家乐小酒馆,停好车,预订了午餐。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游览。
沿着青石板路往村里走,还没见到银杏,先听见了人声。转过弯,眼前豁然开朗——
那是一幅怎样绚烂的画面啊!数十棵古银杏树错落立在房前屋后,金黄的树冠如巨伞般撑开,与黑瓦黄墙的客家老屋相映成趣。阳光正好穿过枝叶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一阵微风拂过,扇形叶片簌簌飘落,像无数金色的蝴蝶在起舞。
“快看那棵!”郑女士指着村中央那棵最粗壮的银杏,一声惊呼。
这就是传说中的“银杏树王”——阳元银杏。树干要三人才能合抱,枝桠遒劲地伸向天空。树旁立着的牌子写着“树龄1200余年”。
一位当地老人坐在树下的石凳上晒太阳,见我们好奇,便慢悠悠地说起这棵神树的传说:“这棵树啊,只开花不结果,可灵验着呢。每年都有不少夫妻专程来祈福求子。”
我们绕着古树慢慢走,脚下是厚厚的落叶,踩上去沙沙作响。周围有好几名游客,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
大树在坡地上,上方有一条银杏景观山道,我们顺着道往上走。
“你们来得正是时候。”
山道边,有一排农户的房子,一位农户一边摆摊,一边跟我们介绍银杏的情况,“这几天叶子最黄,大约会持续半个月。”
确实,此时的银杏叶黄得纯粹而热烈。在朝阳的映照下,每片叶子都像是用金箔打造的,透明而耀眼。我拾起一片完整的叶子,对着阳光细看——叶脉清晰如画,边缘微微卷起,像极了精致的扇子。
景观道从村里延伸到山坡上,长约200米,在一个拐角处,百年以上银杏树扎堆,枝条悬于民居前,美景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我们在那里拍照玩耍了好一阵子。
景观道分叉路到一个水塘边,那里有几棵银杏树是青色的才微微泛黄,村里村外,山上山下,银杏黄的时间不一,这也是坪田银杏观赏期可以延长到12月份的原因。
离开坳背村,我们驱车前往冯屋村。这里的银杏分布更密集,与古村的融合也更浑然天成。冯氏宗祠前的空地上,几棵大银杏正处在最佳观赏期。最让人惊喜的是,这里竟有一棵千年“阴元银杏”,与坳背的“阳元银杏”遥相呼应。
更妙的是,金黄的叶子落满了祠堂的青瓦,屋檐上、石阶前,处处都是金色的堆积。
同行两位女士兴奋地找到一个照相的绝佳角度——透过一树金黄拍摄古祠堂的匾额,阳光斜斜地照在门楣上,几片叶子正巧飘过镜头。
“这里还是电影《亲爱的》取景地呢。”我提醒大家。果然,同行的郑女士立刻认出了那个熟悉的场景。
中午我们在停车的农家乐小餐馆吃了地道的客家菜——梅菜扣肉、酿豆腐、酸笋闷鸭,就着新米的香气,谈论着一路的见闻。
“你们要不要去看看更原生态的银杏?”餐馆老板热情推荐,“老围俚那边的银杏,因为去的人少,叶子黄得特别干净。”
午餐后,我们直奔老围俚。餐馆老板的建议让我们收获了此行最大的惊喜。老围俚的古村落保持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建筑风貌,2019年的改造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让整个村子更添韵味。这里的银杏果然如老板所说,因为少受打扰,叶子黄得格外纯粹。阳光透过浓密的枝叶,在地上铺就了厚厚的地毯,我们几乎不忍心踩上去。
彭大哥在这里拍到了他感觉最满意的照片——一束阳光正好穿透银杏叶的缝隙,在地面的落叶上形成光斑,像是撒了一地的碎金。
我们被一栋老屋吸引:金黄的叶子半掩着木雕窗棂,墙上还留着文革时期的标语,时光在这里仿佛凝固了。
之后,我们又去了稍远些的邓班围。这个村子的银杏群集中在一处小山丘上,2022年新修的步道让我们可以轻松登高望远。从观景台望去,整个山坡像是被阳光染成了金色,其间点缀着几座老屋,宛如童话世界。
游了一天,大家似乎还未尽兴,特别是郑女士,第一次来南雄看银杏,雅兴十足。
这样我们又去了一个景点,傍晚时分,我们登上军营寨看日落,这个地方我和彭大哥以前都没有来过,因此也想去看看。
军营寨是个小村庄,海拔470米,与江西接壤,是观赏日出的名所,夕阳下的景色同样迷人。站在山脊上远眺,万顷森林在夕阳的余晖中层次分明,远处山峦如黛,近处还有几棵独立的银杏在晚风中摇曳,每一片叶子都闪着金光。
回程的路上,大家都有些沉默,各自翻看着相机里的照片和写生本上的草图。车窗外的山色渐渐暗去,但脑海里那片金黄却越发鲜明。
“明年还来吗?”彭大哥突然问我们。
“来!”我们异口同声。
我补充道:“要早几天来,我喜欢银杏七成黄的色彩,更有层次感。”
彭太太说:“这次忘了带广角镜头了,拍大树,还是广角好。”
大家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不知不觉间,天已黑下来。
这次坪田之行,我们不仅看到了最美的银杏,更感受到了时光在这些古树、古村中留下的痕迹。那不仅仅是一片金黄,更是一种生命的沉淀——就像那棵1200年的银杏树王,见证了多少朝代更迭、人间悲欢,却依然在每个秋天如期绽放最美的色彩。
到达南雄玑珠镇入驻酒店时已是夜晚8时,我们边吃夜宵,边打开相机回看照片:阳光下的古树、落叶中的村道、光影斑驳的老墙……每一张都在诉说着这个金色秋天的故事。而坪田的银杏,就这样在我们心中种下了一棵金色的树,每到秋天,都会在记忆里熠熠生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