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时分,双腿隐隐作痛,步伐间带着几分蹒跚。这酸痛中却透着丝丝甜蜜——昨日与家人同游玛嘉沟的记忆犹新。海拔3800米处,一位老者寻常的肌肉酸痛,却成就了一段难得的家庭温暖。
打卡玛嘉沟。(图源:杨支埃)
前不久,我与家人驱车近700公里,来到川西阿坝州小金县的玛嘉沟,只为追寻雪山的壮美与高原的绮丽风光。夜宿景区民宿后,翌晨乘观光车蜿蜒上山。司机娴熟地驾驭着山路二十余个急弯,柏油路在车轮下舒展延伸。到达地点后,只见银装素裹的山峦迤逦起伏,积雪勾勒出树木柔和的轮廓。游人点缀其间:红衣女子在雪地翩跹留影,孩童掷雪嬉戏,情侣以雪山为背景相依而立。天际线处,皑皑雪峰直插云霄,时而与流云缠绵,时而被薄雾轻笼。山间层林尽染,金黄、绯红、深绿交织成锦,将群山装点得璀璨夺目。
虽然天气很冷,但游客们仍十分热情留影。(图源:杨支埃)
沿着木栈道拾级而上,不同年龄的登山者络绎不绝。我交替使用相机与手机,捕捉远近美景:长焦拉近雪山巍峨,近距离特写挂着灰绿色松萝的枝头——这些丝带般的藻类在风中摇曳,如迎宾的哈达。途中遇中年人小憩,少年手持氧气瓶缓行,更有老者因高原反应折返。走走停停间登至3800米平台,一碗热腾腾的方便面下肚,意外遇见一队摄影人围着盛装藏族女子取景。我也驻足按下几张,此时家人赶上,儿子提议继续攀登前往古寺,我却婉拒,觉得此处的风光已然足够。
一场海拔3800米的微型社会观察。(图源:杨支埃)
留在身边的三岁孙女仰着红扑扑的小脸说:“爷爷,我今天看到了雪山和红叶,还和妈妈打雪仗了呢!只是走不动了要抱抱。”孩子天真的话语让我陷入沉思:他们这一代为快乐而登山,我们的先辈为信念翻越雪山草地。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小金县,在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留下足迹。当时的战士身着单衣,空腹前行,每步都是生死考验。今日我们踩着完备的栈道,穿着专业装备,带着充足补给,却仍需要频繁停歇。两相对照,更觉先辈之伟大。
如此盛景下,诞生了两代人雪山记忆的时空对话。
下山的脚步略显沉重,但心中充盈着双重的感激:既为今日阖家同游的幸福,更为先辈用生命铸就的和平。孙女在怀中沉沉睡去,雪山的轮廓在暮色中渐渐隐去。这段旅程,将成为我们共同的记忆,而红军的足迹,则是整个民族永恒的丰碑。(图文/杨支埃)
征集公告:初冬暖意·时刻相伴|这个冬天,邀您做湖南的“温暖记录者”
立即投稿:岁暖时刻|初冬寻景×晒图解锁城市美好 网友优秀作品投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