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渭北青松,地地道道的渭北人,给你讲地地道道的渭北故事,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渭北风土人情。
作为土生土长的陕西人,从小听着 “河西走廊”“丝绸之路” 的故事长大,隔壁的甘肃,在我印象里总绕不开兰州拉面、戈壁沙漠和敦煌壁画。#创作训练营开营啦#
直到这次真正踏上陇原大地,才发现这片被丝路文明滋养的土地,藏着太多颠覆想象的惊喜与震撼 —— 原来甘肃的魅力,远不止课本里的寥寥数笔。
甘肃不只有兰州拉面,碳水江湖藏着别样风味
来甘肃前,我和身边朋友一样,默认 “甘肃面食 = 兰州拉面”。毕竟在陕西,biangbiang 面、油泼面、臊子面撑起碳水半壁江山,总觉得省外的面食再出名,也难敌三秦大地的烟火气。
可到了甘肃,才知道自己还是眼界窄了。
刚进兰州城区,街头巷尾的 “牛肉面” 招牌就刷新了我的认知 —— 原来在甘肃本地,没有 “兰州拉面” 的说法,只有 “兰州牛肉面”,而且讲究 “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汤清、萝卜白、辣椒红、香菜绿、面条黄亮。
一碗地道的牛肉面,面条可自选毛细、二细、宽面等七八种形态,浇上醇厚的牛骨汤,撒上足量的牛肉片和翠绿香菜,一口下去,汤鲜面劲,香而不腻,竟比陕西面食多了几分细腻的讲究。
到了武威,当地朋友力荐的 “三套车” 彻底颠覆了我对 “套餐” 的理解。
所谓 “三套车”,是由 “茯茶 + 行面 + 卤肉” 组成的黄金搭配:茯茶醇厚回甘,解腻又暖胃。
行面筋道爽滑,拌上特制的卤汁和辣椒;再配上肥瘦相间、软烂入味的卤肉,一口面一口肉,再啜一口茯茶,那种舌尖上的满足感,在陕西从未体验过。
最让我意外的是张掖的 “臊面”。
不同于陕西臊子面的酸香浓郁,张掖臊面的汤是清亮的鸡汤或骨汤,面条细如发丝,配菜是切成小丁的豆腐、胡萝卜、黄花菜,撒上葱花和香油,味道清淡鲜美,却越吃越香。
此外,临夏的河州包子、定西的浆水面、庆阳的饸饹面,短短几天里,甘肃的碳水美食竟能做到顿顿不重样,而且每种都有独特的地域风味。
原来 “碳水大省” 的称号,陕西之外,甘肃也当仁不让。
关中黄土埋帝王,陇原丝路贯古今
作为陕西人,早已习惯了脚下这片土地的 “帝王气”—— 秦始皇陵、乾陵、茂陵,每一处都藏着秦汉隋唐的盛世记忆,总觉得论历史厚重感,陕西无出其右。
可到了甘肃,才明白 “丝路文明看甘肃” 的真正含义 —— 那些散落在戈壁绿洲间的遗迹,藏着更波澜壮阔的文明密码。
站在敦煌莫高窟的洞窟前,当色彩斑斓的壁画和栩栩如生的彩塑映入眼帘,那种跨越千年的震撼直击心灵。
飞天的飘带轻盈灵动,反弹琵琶的舞姿曼妙绝伦,壁画上的人物、服饰、场景,生动再现了古代丝路的繁华景象。
比起陕西帝王陵的雄浑霸气,莫高窟的艺术瑰宝更显细腻璀璨,仿佛能让人触摸到东西方文明交融的温度。
行走在张掖丹霞地质公园,连绵起伏的山峦呈现出红、黄、橙、绿、白等多种色彩,在阳光下绚烂夺目,宛如大自然打翻的调色盘。
这种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与陕西关中平原的厚重黄土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之前总觉得西安的古城墙是中国城垣建筑的典范,可到了武威的雷台汉墓,才发现另一种历史的厚重。
雷台汉墓是东汉晚期的大型砖石墓葬,出土了中国旅游标志 “马踏飞燕”,墓道两侧的壁画和文物,见证了汉代凉州的繁华。
而嘉峪关关城,作为明长城的西起点,依山傍水,地势险要,城墙高大雄伟,站在城楼上远眺,戈壁沙漠尽收眼底,那种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的气势,丝毫不输西安城墙的雄浑。
此外,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平凉的崆峒山、酒泉的阳关遗址,每一处都藏着说不完的历史故事。
甘肃的文物古迹,不像陕西那样集中在都城旧址,而是沿着丝绸之路散落各处,每一处都见证着丝路贸易的繁荣和文明的交融,展现着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甘肃人内敛” 是误解,豪爽里藏着热乎人情
来甘肃前,常听人说甘肃人性格内敛、不善言辞,再加上戈壁沙漠的地理环境,总觉得这里的人会带着几分 “大漠孤烟直” 的清冷。
可真正和甘肃人打交道后,才发现这份 “内敛”,其实是骨子里的淳朴与豪爽。
在兰州的牛肉面馆里,老板看我是陕西来的游客,主动问我要不要 “加面”,还热情地推荐当地的甜醅子,说 “配着牛肉面吃,解腻又爽口”。
结账时想多付几块钱感谢,老板却摆着手说 “出门在外,吃饱喝好是本分”,那份实在让人心里暖暖的。
去敦煌游玩时,遇到一位当地的向导大叔,得知我来自陕西,非要拉着我去家里喝自制的杏皮水。
大叔拿出自家晒的李广杏干,絮絮叨叨地说着丝绸之路的古老传说,讲着敦煌人的生活日常。
席间不断给我添水、递零食,那份热情丝毫不输陕西人的待客之道。
之前总觉得陕西人直爽外向,甘肃人沉稳内敛,性格差异明显。
可相处下来才发现,无论是陕西人的 “愣娃” 脾气,还是甘肃人的温和豪爽,本质上都是中国人最淳朴的人情味儿。
在张掖的集市上,摊主会耐心地介绍当地的丹霞奇石和特产,还会大方地让我试吃;在天水的街头,问路时陌生人会详细地指路,甚至主动带我走到目的地。
甘肃人的豪爽,不是挂在嘴边的客套,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与热乎。
他们说话温和,却句句实在;做事沉稳,却格外靠谱。这种 “内敛” 的豪爽,让人觉得踏实又安心。
写在最后
一场甘肃之行,彻底打破了我对这片土地的固有认知。
这里不仅有震撼人心的自然奇观和历史遗迹,有花样繁多的碳水美食,更有淳朴豪爽、真诚待人的甘肃人。
从兰州的繁华到敦煌的苍茫,从莫高窟的艺术瑰宝到丹霞地貌的神奇壮丽,从牛肉面的鲜香到三套车的醇厚,甘肃的每一处风景、每一种味道、每一个瞬间,都让人念念不忘。
陕西与甘肃,山水相连,古有丝路相通,今有高铁相连。这次旅行,不仅是一次视觉与味觉的盛宴,更是一次跨越地域的文化交流。
原来,相邻的两片土地,既有着各自的独特魅力,又有着相通的文化根脉。
如果你是陕西人,不妨跨越关隘,去甘肃走走看看,感受不一样的丝路风情与历史厚重。
如果你还没去过这两个省份,不妨把它们都列入旅行清单,在三秦大地与陇原沃土的行走中,读懂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多元魅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