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灵隐寺迎来重大变革,根据官方报道,该寺庙从今年12月1日起实行免票政策,原来的灵隐寺门票是每人30元、同时加收45元的飞来峰景区门票,合计是75元,免费政策实施后将一分钱也不收了。
作为国内知名寺院,灵隐寺每年接待大量游客和香客,别看单人门票收费只有75元,在庞大游览人次的放大下每年的门票收入是天文数字。根据“浙里杭州”介绍,灵隐飞来峰景区的年客流量超千万人次,哪怕以1000万人次计,免票后将导致灵隐寺一年减少7.5亿元的收入;按1500万人次计的话对应11.25亿元收入。
这事要是放在全国大部分寺院是难以想象的,谁敢一年放弃数亿元甚至十多亿元的收入不要?寺庙开支可不小,光是修缮寺院、佛像的支出就不是普通人能够想象得出的,更不要说日常运营费用了。
当然,如果寺庙所在地政府能够补贴这块收入,免就免呗,反正是财政出钱。杭州是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全口径财政收入仅排在上海、北京、深圳三大一线城市之后,与广州并驾齐驱,这点钱是出得起的,但实际上用不着政府出钱,因为灵隐寺在不收门票的情况下依然能“自给自足”。
杭州是国内最知名的旅游城市之一,西湖名扬天下,灵隐寺距西湖也就4、5公里的路程,所以不缺游客。而只要客流量足够,那么灵隐寺便有足够多的变现手法,收门票属于最没“技术含量”的一种,简单讲讲寺庙的主要赚钱方式。
第一,香火钱收入。
这部分收入可能是寺庙除了门票外最常见的收入来源了。人们进入寺庙或与之相关的景区,重要目的之一是拜一拜、求一求,烧烧香等,这倒不是说迷信,而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精神寄托。
香烛的成本是很低的,可在寺庙里售卖的话身价就不同了,翻个5倍、10倍是很正常的。有些寺庙不允许香客自己带香烛,所以这块支出(对寺庙而言是收入)可以说是硬性的。
像灵隐寺这样高人气的寺庙,靠出售香烛能获得不少收益,鉴于利润率很高,营收几乎等同于利润,每年带来数亿元香火钱不是难事。
第二,香客捐赠收入。
咱们平时去寺庙,很少看到庙里的和尚,更不要说见到住持或方丈了。那么如何见到高级别的真和尚呢?得为寺庙做出点贡献,最典型的便是捐钱。
只要捐到位了,住持不仅会亲自接待,还能在寺庙里同住持一同用餐。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些香客和高僧坐在同一个圆桌上吃火锅的图片,当然,是那种纯素的火锅。
越有名、所在地经济越发达的寺庙,获得高额捐赠的可能性越大。灵隐寺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
第三,出售法物、护身符、文创产品等收入。
珠串、护身符、佛像等法物的销售能够为寺庙带来不菲的收入。这些东西在网上的价格可能很低,但在寺庙里就不同了,地点不一样,还是经过大师开光的,身价立马就上去了。
一个小小的护身符能卖好几十元,与香烛类似,利润率极高。
另外,现在寺庙与时俱进,还开发了文创产品,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不小。来到杭州、逛了西湖、进了灵隐寺,总得带点能留下印记的纪念日回去吧?与寺庙有关的文创产品是很好的体裁。
第四,佛事收入。
说白了就是红白双事,信仰佛教的人有这方面的实际需求,尤其是老人去世后,找僧人做一场佛事、超度亡魂,是要支付费用的。
当然,像灵隐寺这样的“大牌寺庙”可能不需要,也没时间和精力做这块业务。
第五,文化经营收入。
大家可能不清楚,寺庙是可以发行报刊、出书,甚至创办电台的,这意味着能搞各类文字、视频、音频等形式的出版物,需要的信徒可以花钱购买。
说起文化经营收入,少林寺绝对是其中的翘楚,具体内容大家可以搜索网络信息,本文就不再赘述了。总之,少林文化产业是相当牛的。
第六,供奉收入。
现在墓地昂贵,尤其是经济发达城市,于是有些人将去世亲人的骨灰盒放在寺庙里,一次性缴纳数万元就够了,比花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买一块墓地便宜得多。对寺庙而言这也是一个不错的赚钱渠道。
免票入寺对坐拥天时地利人和的杭州灵隐寺来说不算什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并且赚钱能力明显强于全国绝大部分寺庙。
因此,咱们就不要为免票后的灵隐寺担忧了,人家真不缺钱。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王五说说看,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