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旅游的棋盘上,局势的瞬息万变往往比天气更难预测。
这几天,中国出境游市场上演了一出极具戏剧性的“双城记”。一边是东京的寒意凛然——因社会治安恶化及政客涉台言论,中国官方一纸安全提醒,让原本火热的赴日游遭遇“倒春寒”,退订潮如多米诺骨牌般倒下;另一边却是曼谷的春风拂面——泰国国家旅游局几乎是踩着点儿抛出了橄榄枝,用一场精心策划的“泰国安心游” campaign,上演了一次教科书级别的“截胡”。
这不仅仅是游客从A国流向B国的简单迁徙,更是一场交织着地缘政治博弈与商业敏锐度的精彩攻防战。
首先,我们不得不感叹中国游客“用脚投票”的果决。
旅游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看风景,它更关乎心情与安全感。当日本在外交红线上反复横跳,甚至连基本的社会治安都亮起红灯时,它就已经在中国游客心中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墙。中国文旅部的提醒是一声哨响,而市场高达50%的退订率则是民众最真实的情感宣泄。这再次证明,在现代旅游经济中,政治互信与民心相通是那个最关键的“底座”,底座一晃,上层的繁荣瞬间就会崩塌。
而正是在这个日本旅游业焦头烂额的“真空期”,泰国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术素养。
如果说日本是在给自己“挖坑”,那泰国简直就是在给中国游客“铺红毯”。泰国旅游局的反应速度之快、切入角度之准,令人拍案叫绝。他们没有讲大道理,而是直接拿出了两样东西:一个是“安全感”,一个是“人情味”。
看看那个量身定制的“泰国安心游”项目,简直是把中国游客的痛点研究透了。担心安全?泰国直接强调“全覆盖的CCTV安防系统”,用硬核技术回应焦虑;担心麻烦?微信、支付宝扫码走起,中文服务全程在线,就连入境都要做到“丝滑”。
更绝的是泰国的“攻心计”。在声明中,“挚友”、“情谊”、“暖心”这些词汇高频出现,甚至还预告了“中国游客专属新年优惠”。这种把游客当“家人”而非仅仅是“钱包”的态度,与海那边的冷淡形成了令人无法忽视的温差。
这场博弈给所有的旅游目的地国上了一课:傲慢是旅游业的大忌,而尊重与细节才是流量密码。
当下的中国出境游市场,早已不是那个只看价格的草莽时代。游客们越来越挑剔,不仅挑风景,更挑“脸色”和“氛围”。日本或许有樱花和富士山,但如果少了对客人的基本尊重和安全保障,再美的风景也留不住人心。反观泰国,通过敏锐捕捉地缘政治带来的市场缝隙,将危机公关转化为自身的战略机遇,成功接住了这波溢出的流量。
对于中国游客而言,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当我们的选择权在握,当我们的脚步能决定市场的冷暖,世界自然会学会用更友好、更精细的方式来拥抱我们。
此时此刻,从东京退订的机票款,或许下一秒就变成了飞往曼谷的订单。这不仅是一次行程的变更,更是市场对“谁才是真朋友”做出的最直白的选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