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颖之记不清去过多少次了,唯独这一次,看到了文昌阁旁枫香树最美的样子,金黄耀眼,与旁边的蒋氏故居和美丽的剡溪相映成景。
特别是几道白云和水中的倒影,以文昌阁为中心,构成了光芒万丈的独特景观,然而转瞬云逝,美景不常在。
一个溪口镇,半部民国史。
溪口镇的蒋氏故居,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
蒋氏故居属于收费景区,但是文昌阁外围免费开放,同样值得一游。
公交出行,宁波火车站始发的987路、988路公交车,到达公交溪口站,再徒步而至蒋氏故居。
自驾出行,导航“溪一村”,蒋氏故居的剡溪南岸,有免费停车场,停车后可以在溪边眺望蒋氏故居全景,过桥即到蒋氏故居。
1924年,蒋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由此步入权力核心,蒋回乡请其同父异母兄长蒋介卿改建文昌阁,“愿吾乡同志,朝夕游乐”,因此取名为“乐亭”。
1927年,蒋与宋美龄在上海结婚,蒋宋回到溪口,就住在乐亭内。
宋美龄是海南文昌县人,对文昌阁之名很亲切,因此乐亭亦称文昌阁。
1939年12月12日,日军6架战机定点轰炸蒋氏故居丰镐房和文昌阁,造成19人丧生,毛福梅在丰镐房被炸身亡,文昌阁被夷为废墟。
蒋疲于战事,文昌阁未能重建。
1949年4月25日,蒋从宁海县西店乡团堧村码头,乘坐“太康”号离乡,从此再也没能回到溪口,随后的几十年里,溪口蒋氏长期受到特别的对待。
1984年8月,小平同志发出号召,“要把全世界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蒋氏由此受到了客观对待,宁波开始筹建“蒋氏故居”旅游业。
1986年,重建文昌阁,1987年完成内景布置后开始对外开放。
文昌阁旁边的自来水塔,是蒋为宋美龄而建。
蒋宋1927年结婚后回到溪口,宋美龄看到溪口人的生活用水直接取自剡溪,洗衣、洗菜、洗马桶也在剡溪,认为很不卫生。
蒋于是请人在乐亭旁边掘井建塔,将地下水抽到水塔之上,再引至室内,成为了溪口乃至奉化最早的自来水,宋美龄成为当地用上自来水的第一人。
1929年武岭学校建成后,学校的生活用水也引自文昌阁的自来水塔。
文昌阁旁边剡溪畔的憩水桥,同样是蒋为宋美龄而建。
剡溪风光优美,溪鱼成群,然而宋美龄认为“有鱼可观,无处可钓”。
蒋因此请桥梁设计师葛宝顺,设计建造了一座小巧、精致的小桥,可供临水赏景休憩垂钓,故名憩水桥。
至今近百年,如今已是一处网红打卡地,人称美龄桥。
桥旁的枫香树,树龄已有200多年,每年十一月底,树叶逐渐从绿色变为黄色,再变为红色,渐变的过程就是枫香树的最美时光,也是秋色天花板。
高光时刻的斑斓枫香树,临水而立的憩水桥,美丽的剡溪之水,共同构成了一幅唯美的画面,这便是颖之心目中最具情怀的树与桥。
是否可追忆,美龄桥上立!
文昌阁旁边的武岭门,是溪口镇的地标,因建在武山的山脊上而得名,原本有个武岭庵,蒋母王采玉常到这里念经拜佛。
武岭庵年久失修,破败萧索,1930年,蒋请人仿金陵中山门,将武岭庵改建为武关式城门建筑,门额两面都刻有“武岭”两字。
正面的“武岭”两字是著名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题写,背面则是蒋亲笔所撰。
于右任题写的“武岭”两字刻于正面,表达了蒋对于右任的尊重。
1949年,于右任迁往台湾,常念大陆和故土。
1962年1月24日,于右任作诗《望故乡》: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