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文化中国·重庆文旅大篷车”经过重庆观音桥商圈。新华网发
新华网重庆11月21日电(邵以南)不一样的营销“玩法”,带火南方传统的秋冬旅游淡季。
近千条主题旅游线路、超1000款文创产品、数十种星级酒店特色美食——11月15日至17日,位于重庆两江新区核心地段的两江假日酒店外,“文旅大卖场”祭出一站式文旅消费体验,吸引大量市民前来“拣耙活”。
几乎同一时间,9台以“文旅为人民 篷车进万家”为主题的“文化中国·重庆文旅大篷车”穿梭于当地主要商圈和城市地标。巡游过程中,市民和游客现场参与互动表演、领取景区福利,足不出城就能触摸巴渝风情。
这两项活动,拉开了重庆文化旅游集团“‘来重庆,Dong一下’美好年走廊文旅节”的序幕。
按照重庆文化旅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冉斌的说法,创新推出流动文旅IP营销项目,不是要替代真正的旅行,而是通过嵌入城市肌理的动线传播,降低大众感知产品的门槛,促进文旅消费从“心动”变“行动”。
对于地方文旅集团,行业近年的普遍观感是“负重前行”。其困境体现在资产负债结构失衡、抗风险能力不足,根本上则和体制机制僵化、市场化运营水平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有关。地方文旅集团虽然掌握了区域优质资源,但在如何将资源优势高效转化为可持续的市场优势和经济社会效益方面,存在短板。
时间倒回一年前,由原重庆文投集团、重庆旅游集团整合重组而成的重庆文化旅游集团正式揭牌。这一变动叠加了重庆国资国企“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与当地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双重背景,也开创了全国省级文化旅游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的先河。
活动能量更大了、产品与服务上新了、经营理念“贴地”了——市场很快发现,新的重庆文化旅游集团,和过去刻板的平台企业不太一样。这家集景区、酒店、游轮、旅行社、文旅服务、智慧旅游、演艺、文创等业务板块的全资源、全要素、全产业链文旅旗舰国企,在成立短短一年里不断寻求破局,朝着打造“现代文旅产业综合运营服务商”的目标一路疾行。
11月17日,“重庆-东南亚文旅市场联盟”正式揭牌。新华网发
产业的“总导演”
11月17日,“重庆-东南亚文旅市场联盟”在重庆文化旅游集团2025年合作商大会上正式揭牌。
东南亚地区与我国地理相近、文化相通,是重庆入境旅游的重要客源地。该联盟成立后,将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推动客源互送、线路共建、宣传互动,实现从简单游客往来向市场深度合作升级。
这揭示了重庆文化旅游集团最鲜明的打法:“拉群结盟”。
今年以来,该集团先牵头组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产业联盟,后布局壮美长江三峡、多彩风情武陵、世界山水都市三大区域文旅产业联盟,再主导成立文创、音乐、市场等一系列专业细分领域联盟,把分散的资源整合成生态,把零散的企业、机构拧成一股绳,形成了全球超过1000家文旅产业链主体的“盟友”阵容。
“‘千军万马做文旅’最大的好处就是拓展了边界。”冉斌说,集团围绕投资、活动、品牌,带动联盟体系获得融资授信支持超1100亿元,策划启动文旅项目近50个,实施投资近40亿元,累计开展了200多场文旅活动。比如,打造山水都市休闲、长江云水生态、世遗文化穿越等6条巴蜀文旅精品线路,构建“廊内廊外”协同的品牌营销体系。
在这种机制下,集团旗下乐和乐都、阿依河、乌江画廊、金刀峡、统景温泉等景区,重庆大剧院、两江假日酒店、长江黄金游轮、重庆艺术大市场等品牌,都能在服务“整体叙事”中找准突破口、增长点,也就激发了各子企业的经营活力,加快从“管景区”“卖门票”向“增供给”“强体验”“讲故事”转变,带动重庆文旅品牌影响力、知名度再上新台阶。
内部的整合同样检验魄力。以前,重庆多家市属国资酒店分散隶属于17家企业,管理粗放、品牌碎片化等问题交织。
重组成立仅2个月,重庆文化旅游集团就作为整合主体,完成了市属国企酒店宾馆专业化整合集中签约,通过资产划拨、管理统一、标准重构,纳入集团旗下“两江假日酒店”品牌“一盘棋”运营,构建起覆盖酒店住宿、餐饮服务、供应链集采、物业管理的业务体系。
目前,两江假日公司拓展酒店至120余家,管理客房数15000间,今年先后斩获“中国最具竞争力酒店管理集团”“卓越影响力酒店管理公司”等称号,并跻身“2024年度中国饭店集团60强”。
长江黄金游轮。新华网发
内容的“大变革”
10月23日,从湖北宜昌秭归出发开往重庆的黄金游轮“长江记忆”号,迎来今年长江三峡游轮旅游的第100万位客人。来自辽宁鞍山的王女士当晚登船,成为了幸运儿。
“长江记忆”是重庆文化旅游集团旗下重庆长江黄金游轮有限公司的7艘五星级游轮之一,也是长江上首艘年代穿越主题游轮。它以上世纪70-90年代为时间线索,通过实景复刻、文化展陈与演艺互动,还原长江航运的历史巨变。
“原本是带着父母重温他们年轻时的三峡记忆,没想到自己也沉浸其中!”王女士感叹。
无独有偶,该公司另一艘五星级游轮“长江奇迹”号,今年被中国三峡博物馆授予了“长江文韵·流动博物馆”,文物实体与数字光影同场,让游客在江面上触摸千年文明。
一艘游轮,联动船与岸。丰都鬼城、奉节白帝城、巫山神女景区、宜昌三峡大坝等节点,都被纳入线路设计;奉节脐橙、巫山脆李等库区“生态宝贝”直达游客味蕾。
“我们要让游轮真正成为串联三峡文化、讲述中国故事、传递文明声音的‘移动会客厅’。”冉斌说,随着新的品牌效应逐渐形成,游客以“坐游轮”作为重游三峡的理由,这种“主动复购型游客”在统计中快速增长。
内容变革叠加营销声量,让传统景区“老树开花”、新的项目精彩纷呈。在城市,重庆大剧院新组建艺术团、交响管乐团,加密文化供给;在目的地,艺人泛舟阿依河景区,将苗乡文化融进音乐创作,专场直播曝光量达1100万;创意端,重庆艺术大市场公司通过“征集-孵化-转化”闭环运作,打造“巴渝世家”“艺宝”等系列IP形象,让版权资产变产品、变资本。
据统计,今年以来,重庆文化旅游集团接待服务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同比超30%的快速增长;累计盘活增值资产10.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3.8亿元。
“重庆文旅国企这一轮‘变阵’勾勒出两条线索。一条是战略布局,另一条是具象的——一艘游轮、一场演出、一次消费、一种体验。”
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调查所所长、经济学博士何琼峰说,真正打动人的往往是后者。用内容引流,用场景留人,用业态承接,让资源优势变成可循环、可持续的产业模式。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聚焦主职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力争到2027年运营文旅目的地50个以上、管理酒店300家以上、年接待服务1500万人次以上,成为重庆文化旅游强市建设的引领者。”冉斌表示。
来源: 新华网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