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1日启幕试运营以来,备受关注的深圳湾文化广场持续升温,短短三周内便迎来超过3万名体验官参与参观与互动。在此期间,一组阿姨在深圳湾文化广场“扫天空”的图片意外走红,引发超过数千条小红书留言。人们在惊叹之余,也再次被这座年轻的公共文化场地所蕴含的奇思创意所打动,而这座地标性的建筑与大众的连接也更加紧密。
这张图片的得来非常日常——甚至普通到人们起初不会料到会成为“全民二创”的素材。那天的深圳湾文化广场阳光明亮,观众或闲坐、或小憩。就在大家放松的时候,一位保洁阿姨走上透明的屋顶高空步道,开始像往常一样认真清洁。她脚下的超厚透明亚克力让整座建筑仿佛“融入”天空,而从下方看去,阿姨仿佛凌空而行,拖把轻轻一扫,似乎就把整个天空刷得更蓝了一层。
▲阿姨扫天空 小红书作者“表扬1下”供图
现场几位市民观众被这奇妙的视觉效果给抓住了:这画面竟然有点像经典版《西游记》里仙人云游天际的场景,也有点像行为艺术。本来只是扫地的日常工序,却因为城市与建筑的巧妙结构,被赋予了魔幻般的趣味。
一位拍下这组照片的视频作者说:“如果我在低头刷手机,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这一幕。”他在小红书分享时也带上了自己的小故事——他常劝正在上小学的女儿“要放下手机,多观察周围”。没想到,这次自己随手拍下的一段小视频反而成了爆款。“我现在终于有一个实际案例,可以用来说服她了。”
而网友们的留言更是把日常的场景发挥出了“城市级别的想象力”。有人大赞:“哈哈,真得超好玩,居然被你捕捉到了!” ”有人戏称阿姨是“天空保洁员”,有人说阿姨是“天宫仙侍”“当世武侠”,还有网友认真感慨:“原来蓝蓝的天是清洁工阿姨画出来的。” “哈利波特没有骗我,拖把可以起飞 ” ……不少网友大赞这座广场的设计:“这玻璃能做这么大,是什么原理?”也有外地网友由此向往深圳:”深圳好有意思,想来深圳生活,这里租金贵吗?”……
▲ 阿姨扫天手办设计图 小红书作者“表扬1下”供图
有趣的是,这位拍摄者灵机一动,竟然真的制作了一款“阿姨扫天手办”——戴着橘色手套、拿着蓝色拖把、面带微笑的小人像,与真实照片形成巧妙呼应。手办一亮相,网友们更是笑称:“在深圳,阿姨可以成为艺术家,也可以变成艺术本身。”
深圳湾文化广场是著名建筑师马岩松以“水落石出”为灵感,这九块“大石头”没有围墙,没有威严的入口,而是以一种完全开放的姿态拥抱每一位靠近的人。它们与人才公园自然衔接,向海风敞开,也向市民敞开。空中走廊的贯通,使这片滨海文化带成为一条连续舒展的艺术长廊,人们在其间漫步,看展、听剧、上课、放空,让文化成为日常呼吸的节奏,而非需要仰望的殿堂。而“阿姨扫天空”的爆红,某种意义上正说明了深圳湾文化广场被市民所喜爱,不仅是因为其建筑本身的美观独特,也因为这里提供了足够开放、有趣、可被发现灵感的城市空间。
深圳湾文化广场开放之初就寄托着提升公共文化生活的愿景,广大市民观众在高密度都市中创造可停留、可互动、可灵感迸发的文化生活场域。正是这种开放性,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能在普通的日常里,发现不普通的瞬间。随着11月23日的正式开放在即,这座新地标已成为市民假日出行与亲子文化体验的热门选择。周末携家人与朋友走进深圳湾文化广场,感受设计的力量、城市的活力,已成为越来越多深圳市民的期待。
读特&深圳晚报记者 杨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