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条新闻,很多人都愣住了: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竟然悄悄关门了,而重庆那家熄火的更早。
要知道,在过去,谁的蜡像能被摆在那儿,粉丝都能冲到微博挤爆服务器;谁来揭幕蜡像,热搜立刻挂满一屏。
如今,门票打半价都拉不动人。
门口站着一堆人拍照,但是真要进馆的,十分钟里竟然一个不见影。
这不是一家店的关门,这是整个行业被重置的一声闷响。
01
如果从头回忆,蜡像馆在中国走红的速度,堪比早年网红经济的开山鼻祖。
其实,它最早扎根于香港,后来陆续在上海、北京落地,每个馆都选顶级地段:前门、南京路、半山缆车口,位置摆出来就是一句话,人潮我不愁。
刚刚开馆那几年,简直是肉眼可见的流量时代。
游客一进去,感觉像闯了个明星聚会:赫本、梦露、姚明、刘翔,全都按照真人尺度复刻。
每次粉丝拍照时,恨不得贴着蜡像的睫毛进镜头。
后来内娱崛起,蜡像馆彻底变成流量竞技场,谁火就摆谁:鹿晗、TFBOYS、王嘉尔……
揭幕当天,粉丝举着灯牌,把门口变成mini演唱会。
那几年,只要明星的蜡像竖起来,热搜必上,用今天的话说:它不是景点,它是粉圈线下展的鼻祖。
但所有的繁荣,都是一点点流失的。
先是蜡像质量被吐槽越来越抽象,一个蜡像成本百万,做出来的效果像盲盒翻车。
再是明星本人更容易被看到,直播、短视频、路演、签售一茬接一茬,粉丝根本不稀罕跟蜡像合影。
价格还不便宜,动辄一百多,大部分年轻人觉得不值。
最终,游客在门口停一下拍张照,就等于来过了,至于进去,还是算了。
02
虽然蜡像馆关门这件事挺唏嘘,但真正让它失速的,根本不是蜡像本身,而是消费者的心态完全换了频道。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年轻人不愿意再花钱当旁观者。
以前旅游是拍照,如今旅游是要被卷进剧情里,要有互动、要有参与感、要能制造情绪记忆。
站着拍一张“我和某某明星的假人合影”这种体验,已经撑不起门票价格了。
短视频的冲击更直接。
以前粉丝见偶像难如登天,蜡像是最接近真人的方式。
现在偶像本人一天能在多个平台刷屏,粉丝甚至在影院路演、扫楼活动上就能近距离接触。
蜡像这种“擦边满足感”,被彻底淘汰。
再加上大众对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那套摆几个造型,让游客排队拍照的思路,顷刻过时。
体验没升级、互动零创新、故事缺失,再贵的地段也留不住人。
这几年国内也有很多号称“沉浸式体验”的项目,不少同样凉得彻底。
最典型的是峨眉山的沉浸演出。
投资八个多亿,场景搭得精致,设计感也不差,但游客依然不买账。
原因很简单:从山上下来已经腿软了,谁还有心情看两个小时的表演?
沉浸不是灯光音响,而是要击中情绪。游客不是缺钱,而是体验值不够。
这就是今天文旅行业的新现实。
03
蜡像馆的落幕只是一个缩影,更大的风暴,发生在它背后的母公司——默林娱乐集团。
这家公司过去两年连续亏损,数字大到让人心惊,一年亏将近5亿英镑,折合人民币近48亿元。上一年也亏了二十多亿。
真正把它拖下水的,是乐高乐园。
这本来是家长心里的顶流遛娃地,谁能想到这么多年连年亏。
更讽刺的是,乐高自己在2019年花了五百多亿把默林收购了,成为背后大股东。
理论上是双强联手,结果一个比一个尴尬,最失败的,是乐高乐园在中国的落地节奏,一拖再拖,直到2025年才在上海正式开业。
成都搁浅,深圳未完工,上海刚开就被吐槽贵、设施偏幼龄、酒店时间离谱。
网上最典型的评价是:排队不用等,玩十分钟就想走。
国外也没好到哪里去。
韩国园区连续亏损,纽约园区一年亏掉上亿英镑。
表面看是运营问题,深层却是行业趋势:消费者愿意为“好玩”付费,但不会为“名气”买单。
乐高再有品牌,也不能让一个偏向儿童的项目强行卖成人高价,更不能让游客只玩半天却花掉一天预算。
体验没跟上,利润自然掉下去。
04
无论是蜡像馆、沉浸演出、主题乐园,还是这些年来大量“爆红后凉凉”的景区,它们都有一个共性:
它们习惯了过去的模式,自信到以为只要名字响、场景美、投资大,就能稳稳吸金。
但时代变化比它们想象得快太多。
现在的年轻人去哪儿玩,背后有三条隐性逻辑:
不愿意被动接受体验,不愿意为单一内容付费,不愿意当流量韭菜。
那么,他们更愿意为什么买单?
答案是,情绪价值、参与感、故事感、现场氛围、社交属性。
那些把体验做厚、把内容做深、把情绪做到位的景点,依然能火得一塌糊涂。
那些以为我曾经很红所以还能继续挣”的地方,最终只能迎来熄灯。
很多景区做不起来,不是地段不够好,也不是没有特色,而是完全没想到,游客不是来“看东西”的,而是来“感受东西”的。
这才是今天文旅最重要的底层逻辑。
05
曾经火过的蜡像馆,如今连半价门票都救不回来,看似让人唏嘘,但它的结局并不是特例,而是提醒所有文旅从业者。
时代换了轨道,人心换了方向,玩法也必须跟着换。
过去靠明星、靠地段、靠话题就能爆,如今要靠内容、靠体验、靠情绪才能撑。
游客愿意花钱,但他们要花得值得,景区想赚钱,就得先尊重情绪价值。
文旅想走长久,创新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生死线。
真正能留住游客的,不是蜡像、不是舞台、不是品牌,而是能不能让人走出去的时候觉得一句话:来一趟,值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