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11月21日电 题:文明共启:世界滨水城市的文脉守护与生态共荣
新华社记者朱筱、陈圣炜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也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通道。从长江到多瑙河,从尼罗河到莱茵河,各大河流孕育的文明智慧相互启迪、彼此借鉴,为世界滨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办。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中国等10个国家的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分享各国城市治理经验,探讨城市发展未来趋势,为推动全球滨水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
位于长江流域的中国古都南京,依江而生、因江而兴,既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交融,也经历了东西文明的交流碰撞。如今的南京,不仅保存着2600余处文物古迹,传承着秦淮灯彩、南京云锦等非遗瑰宝,还与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与59个国家的108个城市建立友好关系,传统与现代在这座城市里相得益彰。
本次活动期间,与会嘉宾走进校园、探访古迹、漫步滨江,多维度了解南京在生态保护、城市更新、文脉赓续与现代化发展中的路径。在走访拥有600余年历史的明城墙后,多国嘉宾在参观过程中对中国城垣建造技术和遗产保护智慧赞叹不已。
“作为海外华人,老祖宗的智慧让我十分敬佩,也感到骄傲。”马来西亚马六甲历史城区工作委员会主席颜天禄第一次见到南京明城墙。他的家乡马六甲是一座拥有古老街道的历史名城,也是中国航海家郑和到访之地,他期待与南京开展合作,借鉴城墙保护方面的先进经验。
在南京老城区小西湖街区,咖啡店、书店与老宅院比邻而居,老街坊的生活场景自然融入新业态之中。这里的城市更新,既保护建筑肌理,也留存人文底蕴,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其背后的治理智慧引发了多位嘉宾的共鸣。
“城市若脱离文化滋养,便会失去其自身特质。”意大利科莫市市长亚历山德罗·拉皮内塞表示,南京不断加强文化建设、用心保护文化遗产,这与科莫的城市治理理念不谋而合,“我们面临着相同的课题,也在用相似的方式求解——尽最大努力保护好遗产与古城墙,并让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
近年来,南京始终立足自身禀赋,顺应时代发展,在城市化与生态保护等全球性议题上深入探索。这座城市与长江的共生实践,也为全球滨水城市提供了鲜活样本。如今,在南京城区中心江段,还能近距离观测野生江豚。
素有“微笑天使”之称的长江江豚既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更是长江生态的“活指标”。多年来,南京实施了岸线修复、污染治理、长江禁渔等一系列保护措施,以江豚为代表的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与多样性呈现恢复向好趋势。
登上长江海巡船,嘉宾们近距离了解江豚的种群动态,感受南京在水生生物保护及长江沿岸生态修复方面所做的努力。活动现场,多国市长及代表还获聘“长江江豚保护国际微笑大使”。
“长江这条美丽的大河,让我想起了多瑙河,仿佛回到了家乡。”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市市长扎尔科·米钦说,珍稀的江豚与人类生活空间相邻共存,南京的这一景象正是城市发展与自然保护和谐共生的生动案例。多瑙河畔的诺维萨德也有一些靠近城市的自然保护区,将借鉴中国的宝贵经验,加强濒危动物保护。
大河塑造文明个性,互鉴凝聚文明共识。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大河城市的未来,是一场关于共生、共享与共荣的深刻变革,需要协同推进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与智慧创新。
埃及外交事务委员会理事会成员穆罕默德·赫加吉表示,南京是座既尊重历史又面向未来的城市,正如他走访过的许多中国城市,都生动诠释了如何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迈向现代化,这正是值得全球滨水城市深入探讨的发展智慧。
“我们通过市长对话活动相聚,就是为了深化城市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文明互鉴。”南京市代市长李忠军说,希望携手做历史文脉的守护者、绿色发展的践行者、智慧城市的探索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