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24年4月25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拍摄的“澳新军团日”纪念活动上的游行队伍。 “澳新军团日”是为1915年4月25日在土耳其加里波利半岛的登陆战役中阵亡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军团军人设立的纪念日。 新华社/法新 图
在出访墨尔本之前,我对于澳大利亚的印象仅停留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怀特的小说《人树》里,那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让我意识到这是一片充满希望和自由的土地。
今年9月,我得以飞赴墨尔本并近距离观察和体验这个神奇的国度。我们在墨尔本访问了多所高校、与多位专家学者和华人企业家进行座谈,亲身体会了这座城市的魅力与活力。
环境:最严格的入境检疫
初到澳大利亚,我马上体会到了这里堪称世界最严格的入境检疫政策。
在入境的机场内,大家分多个窗口依次排队,所有行李均需经过警察和警犬的全面检查。每只警犬负责搜查一队人员和行李,任何与违禁水果、种子、竹制品等有关的物品均不能带入境内,警犬甚至会扑到每个人身上“搜寻”违禁物品。有位乘客放在背包侧面的一个苹果也被搜出来“没收”。
与当地旅客交谈中,我了解到,澳大利亚独特的生态环境导致任何外来物种入侵均有可能对其自然环境造成毁灭性的影响,肉类、种子、植物等携带的寄生虫或病原体,都可能对当地农业和环境造成威胁。因此,严格的入境检查和高大的搜寻犬成为澳大利亚海关特有的一道风景线。
与此同时,在墨尔本的街道和庭院,遍布着当地的特有植物,包括澳洲蓝花楹、澳洲草树等,成为澳大利亚这片古老土地上不可或缺的自然景观。
2020年12月6日,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墨尔本动物园,一只绑着绷带的考拉坐在兽医诊所旁的树丛中。新华社发
传承:维多利亚的图书馆
在墨尔本理工大学附近,坐落着澳大利亚历史最悠久的公共图书馆,这就是1854年建成的墨尔本维多利亚国家图书馆。该图书馆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是其高达五层楼的中央阅览大厅,每天都吸引着几百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读者学习和思考。
维多利亚州立图书馆则坐落于墨尔本市中心斯旺斯顿街,作为这座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地标之一,它既是知识、历史与文化的灯塔,亦是宏伟建筑与浩瀚藏书的殿堂。尤其在教育与知识尚属精英特权的时代,它成为进步与开放的象征,旨在为所有维多利亚人提供免费获取书籍与信息的渠道,践行知识普惠的民主理想。近两百年来,馆藏已扩充至逾两百万册书籍、报纸、期刊及地图,更珍藏库克船长航海日志、内德·凯利盔甲等稀世文物,其档案馆保存着澳大利亚历史的丰富图景,为研究者与历史爱好者提供了无价的洞见。
2020年12月10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维多利亚州立图书馆前。新华社发(胡泾辰摄)
开放:墨尔本理工大学
在我们走访的学校中,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的规模和国际化程度堪称第一。
该校创立于1887年,目前在校生超过82000人,其中包含3.1万名国际学生,另有近两万名学生在澳大利亚境外接受教育(其中近7000名就读于越南校区)。学校开设逾900门课程,涵盖证书、文凭、高级文凭、副学士、本科及研究生学位等各级别学历教育。教学楼里到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和老师,或一个人安静学习,或几个人热烈讨论,而每周五下午各系常有集中聊天的活动,也是大家交流研究思路、畅谈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时刻。
尤为重要的是,墨尔本理工大学与新加坡、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多个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该校通过加强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联合培养计划,为上海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也许,正是由于坚持推进国际化战略,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才成为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的领军力量。
2023年3月12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一名参赛者在亚拉河参加“鸟人”大赛。 当天,墨尔本举行一年一度的“鸟人”大赛,选手们使用无动力飞行器参加滑行比赛。 新华社/法新 图
自由:莫纳什大学
在访问期间,我们与莫纳什大学的多位教授进行了学术讨论,当地学者不约而同地与我们提起该校首席经济学教授杨小凯先生。
杨小凯教授是莫纳什大学报酬递增与经济组织研究中心的创始主任,该中心在杨小凯教授长期主持下成为新兴古典经济学学派的一个重要基地,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学者前来访问和交流。
莫纳什大学为杨小凯提供了一个自由、稳定的学术环境,使他得以将早年的思想积淀系统化,并最终开创出一个新的经济学流派。与此同时,杨小凯以其世界级的学术成就,将莫纳什大学经济系推向了国际学术舞台的聚光灯下,成为该校一张闪亮的学术名片。
因此,提到杨小凯,必然会联想到莫纳什大学;而提到莫纳什大学在经济学领域的辉煌,杨小凯也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名字。
该校教授介绍,杨小凯先生于2004年因病早逝后,莫纳什大学经济系设立了“杨小凯纪念年度讲座”,邀请世界顶尖的经济学家前来演讲,以此纪念他对经济学和莫纳什大学的巨大贡献。这个讲座至今仍在持续,成为经济学界的一项重要学术活动,也成为华人经济学家对澳大利亚学术影响力的重要表现。
可以发现,澳大利亚既保护了南半球极具特色的自然环境,又形成了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并肩而坐,原住民古老智慧与移民带来的多元传统交织成独特的文化图景。正是这种对个体自由的尊重与对多元文化的拥抱,共同编织出澳大利亚充满活力又和谐共生的社会面貌,也推动了澳大利亚理论研究和高等教育的长期发展。
2021年12月31日,人们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欣赏烟花迎新年。 新华社/路透 图
原标题:《这个城市,既有最严格的入境检疫,又有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
栏目主编:伍斌 曹静 文字编辑:曹静 夏斌 题图来源:新华社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来源:作者:刘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