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
红色木质外墙搭配黑色斜顶,一棵孤树静静伫立一旁,宛如《小王子》中B612星球的场景复刻——普陀城北这片尚未正式开放的“北欧童话角”,悄然刷屏朋友圈,道出了当代文旅吸引力的核心密码(据《舟山晚报》11月4日报道)。
网红景观的“未开先火”,从来不是偶然。当下年轻人的审美偏好,早已转向兼具简约与高级感的表达。红黑撞色在自然背景映衬下自带滤镜效果,“一树一屋”的极简组合营造出浪漫而疏离的氛围,恰好契合了当代人对孤独美学的向往。正如现场游客所言,这里既能让人放松身心,又能拍出质感大片,轻松实现“好风景”与“咖啡香”的完美融合,满足了休闲与社交的双重需求。
面对自发形成的网红打卡点,普陀区旅游部门的“顺势而为”值得称道。他们没有简单管制或大拆大建,而是以“微改造、精提升”的思路适度优化,这一理念在普陀已有成熟实践。比如虾峙镇东晓村通过盘活19幢闲置农房,引入20余家特色民宿,让空心渔村变身热门景区,用最小成本激活闲置资源,为乡村文旅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放眼全国,类似的成功案例不断验证着“顺势而为”的价值。重庆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团结坝社区的“苏式楼”群,保留原有建筑风貌和居民生活气息,让老专家楼变身“童话村”,游客在此既能捕捉老重庆的光影记忆,又不破坏居民区的宁静;广东惠东县高潭镇中洞村,将红色文化资源与科技感太空舱结合,打造“红都星空”营地,用差异化体验吸引游客,实现了红色文旅的年轻化表达。
这些案例揭示了文旅创新的核心逻辑:首先要扎根在地文化,让景观有灵魂;其次要拓展复合功能,将文旅体验与休闲消费结合,延长景观的生命周期;再者,数字化赋能不可或缺,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提升文旅体验便捷度。
尤为重要的是,文旅开发必须坚守“原真性”底线。重庆“苏式楼”明确提醒游客“不打扰居民生活”,正是这种对原生环境的尊重,让网红景观具备持久魅力。
《小王子》中有句名言:“所有的大人最初都是孩子,只是他们都忘记了。”舟山红黑小屋的走红,本质上是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童真与梦想。文旅创新无须刻意雕琢,读懂大众的情感需求,尊重自然与文化本真,顺势而为的巧思,远比大刀阔斧的改造更能打造出有温度、有生命力的文旅地标。
来源:舟山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