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辛苦各位看官支持。
文丨如梦
编辑丨小吕
最近有件事让我挺揪心,某沿海城市不少酒店在预订平台上搞起了特殊推广。
这些酒店不拼服务不拼环境,反倒把“清晰观览军港”“无障碍拍摄军事设施”当成了核心卖点,还直接上传了敏感区域的高清图片。
旅游行业内卷这么厉害,商家想搞点差异化竞争能理解。
但差异化也得有底线吧,把军事设施当成吸引游客的“稀缺资源”,这可不是创新,纯属闯祸。
本来想这可能只是个别酒店的糊涂操作,但后来发现类似情况还真不少。
有酒店明晃晃标注“顶层套房可俯瞰军港全貌”,图片里军舰的停靠位置看得一清二楚,还有的更过分,私下给游客指“最佳拍摄点位”,甚至提供望远镜,默许人家用长焦镜头拍军事动态。
观景房变“泄密房”,营销底线在哪
这些看似诱人的卖点,背后藏着的风险可不小,军事区域的地理位置、布局结构、军舰活动规律,这些都属于国家秘密。
高清图片和拍摄点位一旦公开,无异于给境外势力送“开源情报”。
人家拿着这些信息一分析,很容易就能拼凑出完整的情报链,想想都让人后背发凉。
我觉得商家心里其实门儿清这些风险,只是流量和利益面前,把法律和责任抛到了脑后。
我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早就明确说了,禁止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更不能在网上随便传播。
酒店作为公共服务场所,本该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前哨,结果反倒成了泄密的源头,这话说出来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之前就有过先例,2022年某沿海酒店因为长期以“军港观景”为卖点,被认定为“过失泄露国家秘密”,不仅被吊销了特种行业许可证,负责人还被行政拘留。
还有2023年的某海岛酒店,在短视频平台发含雷达设施的“观景视频”,浏览量超10万次,最后被国安部门约谈。
这些案例还不够警示吗?非要等被查处了才追悔莫及,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更让人无奈的是,有些商家被发现后,还拿“不知情”“没明确禁止”当借口,这根本就是逃避责任的托词。
作为经营者,基本的法律常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总该有吧,连什么能推广、什么碰不得都搞不清,还怎么开门做生意?
这些泄密式营销,伤害的可不只是国家安全,它还会扰乱旅游市场秩序,让那些合规经营的商家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
游客也可能因为违规拍摄面临法律风险,好好的旅行最后闹得一身麻烦,得不偿失。
多方发力,才能守住国家安全防线
要整治这种乱象,光靠商家自律肯定不行,必须得多方联手出重拳。
监管部门得主动发力,文旅、国安、市场监管部门联动起来,制定敏感区域周边商业行为的负面清单,明确禁止以军事设施为卖点的推广。
常态化巡查也不能少,用技术手段排查违规行为,对踩线的商家该罚就罚,取消资质、列入黑名单,形成足够的震慑力。
平台方的责任也不能少,作为信息传播的渠道,平台得用技术手段屏蔽“军港”“军事基地”这类违规关键词,AI审核图片和视频,自动拦截敏感画面。
历史上的违规内容也得彻底清理,不能留下隐患。
商家入驻前,也得做安全培训,让他们明确知道违规的后果,当然,咱们普通民众也不能当旁观者。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网络安全周这些活动里,经常推广“随手拍小心泄密”的公益行动,遇到可疑的营销行为,主动举报就是在为国家安全出力。
现在不少地方都有“国家安全举报平台”,举报流程很简单,真遇到问题不用犹豫。
旅游行业要发展,流量和利益很重要,但再重要也不能凌驾于国家安全之上,酒店追求预订量无可厚非,但必须在法律和安全的框架内经营。
当营销和国防安全狭路相逢,后者永远是优先项,这一点毫无疑问。
如此看来,只有监管“带电”、法律“长牙”、平台尽责、公众参与,才能彻底铲除这种“带毒”营销的土壤。
希望所有商家都能明白,营销有边界,国家安全绝不能“打折”,未来的旅游市场,只有守住安全底线,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