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消费新场景 激发消费新活力
——大同古城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观察
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积极推动新业态、新场景创新升级,不断为古城文旅市场热度持续攀升赋能。与此同时,各商业主体也紧跟消费升级趋势,结合特色美食、民宿体验、古建探幽、旅拍休闲、中式婚礼等衍生消费,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短视频传播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产品业态模式,更好满足公众个性化、多层次、品质化的消费需求。
创新场景,网红餐饮店更“吸睛”
“大同古城藏着一座耗资亿元、历时10年雕琢且融合南北建筑精华的‘活态博物馆’?”
“是的,没错,你说的是凤临阁饭店!”
在众多游客的攻略中,“游赏凤临阁,品百花烧麦”成为大同之行的必打卡环节,即使需要提前预约、排队就餐也阻挡不了大家的热情。
走进凤临阁,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的外观下,内部设计更是曲折回转、移步异景。建筑中融合了北方的雄浑与浙江、江西、云南等地古建筑的细腻,八角亭、六角亭、四角亭错落有致,木雕、砖雕、彩绘、竹画、铜雕、石雕等工艺随处可见,汇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
今夏,从郭晶晶一家在凤临阁为女儿庆生,到全国高校人才大同古城行,学子们沉浸式体验飞檐下的文化之美,凤临阁已深度融入古城肌理,成为全国各地游客来同的热门打卡地。

细数古城内的特色网红餐饮店,今年8月21日盛大开业的瑞丰楼,凭借其恢宏气势、建筑美学、价格亲民,同样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体验。
瑞丰楼历时6年、投资1.8亿元精心打造,定位北魏主题沉浸式文化体验酒店,以“一轴五院落”构建立体空间序列,“一轴”便是中厅的方形塔柱式空间,这个设计就是借鉴云冈石窟的中心塔柱,又与北魏平城的合院文化相结合,形成一个“日”字形网格状布局。
步入瑞丰楼,挑高10米的大堂蔚为壮观。在这里,每一道飞檐、每一处纹样,都是对北魏文明的深情致敬;每一处空间布局,每一个巧思都诉说着“古今对话”的美学传奇。

古城内还有一处新晋吸睛之地,便是既下山·大同。其建筑是一个“把酒店当作文化产品”来诠释的项目,由著名建筑师张晓晓带领团队操刀设计,承袭山西院落空间原型,并通过新旧织补的方式延续大同古城的里坊肌理,规划为一座外雄内秀的五进穿堂院,47间房每一间皆是拥有独立庭院的套房。
自进门始,流水回环,动线曲折,合舍、廊道、过街楼等融合平城元素的场景被保留和再现,构筑出一个能与历史、空间进行对话的场域,吸引着不少路人驻留凝望。
漫步大同古城,不难发现,这样的消费新场景正在涌现:在古城餐饮基地,孙记老店、龙聚祥、369粗粮馆等餐饮店纷纷化身网红打卡地,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在鼓楼东街,刘老醯儿醋咖啡和醋冰激凌、魏公坊醋口服液、广盛原中药养生奶茶等,散发出老字号守正创新的浓郁味道;在古城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潮味十足的大小店铺顾客盈门,正以烟火气平衡主街商业味,为旅居达人打开了一扇与历史对话、与艺术对话的大门……
“这些赏心悦目、诱惑味蕾、令人着迷的场景,还透着文化气息,不去消费都难。”北京游客胡女士在小红书里如此评价。
业态多元,文旅消费选择更多样
文旅融合下的新消费场景为何如此繁荣?大同古城的饭店、街巷、民宿,各有答案,却殊途同归。
日前,来自陕西省渭南市的游客魏新锋在大同古城旅游时,一块写着“魏公坊”的店招引起他的注意。走近一看,是家陈醋专卖店。店员热情迎客,店内陈醋琳琅满目,从高端礼盒到亲民简装,从数百斤大瓮到口服液般的小瓶,品类之丰富,令人惊叹。“一种醋,竟能衍生如此多的形态,可见晋商头脑之独特与创新。”他说。

沿着鼓楼东街向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转悠,魏新锋目睹了大同古城众多成气候的消费新业态,感到新奇、有趣。
身着汉服或明清、辽金服饰的游客迎面走来,仿佛时光穿越,置身于一幅古画中,古韵连绵悠长。放眼望去,古城内的旅拍店铺林立,生意火爆。魏新锋进一步了解得知,旅拍是一种沉浸式消费体验,作为文化旅游新业态,深受广大游客喜爱。尤其是今年,旅拍风吹火了大同古城,从旅拍店铺的涌现到游客排队选景,足以证明这个行业前景广阔。
在大同古城太平楼西北角,五彩缤纷的热气球缓缓升空,编织出一幅令人赞叹不已的视觉盛景——青砖灰瓦的厚重与彩色球体的轻盈相互辉映,历史沉淀与现代休闲风情在此奇妙交织。魏新锋询问得知,热气球游览大同古城项目是在今年夏天启动。游客从空中俯瞰古城夜色,可感受古老城墙与传统建筑之壮美,如今已成热门文旅体验项目。
在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拍照登报留念”创意打卡机让魏新锋体验后倍感惊喜。只需站在打卡机前拍照,并对不同“报纸版面”模板的标题到配图随心设计,即可打印一张充满怀旧感又极具个性化的“报纸”,让自己秒变城市主角。
傍晚时分,一辆辆外观炫酷且霓虹灯闪耀的“音乐巴士”巡游于古城内环。魏新锋招手上车,在享受动感音乐和炫彩霓虹的同时,还一眼阅尽了古城的繁华夜景,顺便发了个微信朋友圈,留言道“大同古城值得来玩!”
同频共振,新业态“烟火气”更升腾
当孙记老店的蒸笼掀开,非遗传承的包子香气与北宋汴梁的市井记忆在院落中交融;当瑞丰楼的黑蒜烧花胶呈上餐桌,北魏风华与广式匠心完成跨时空对话;当既下山·大同的旅客推窗见景,在地文化与度假体验达成完美共鸣。这些特色商业主体的崛起,正是通过场景的精心营造重构消费价值,为激活消费动能提供了生动范本。

“不仅仅满足游客的吃和住,还精准捕捉了消费分层需求,提供最大化的情绪价值。”我市相关业内人士认为,新场景营造的核心,在于将物理空间升级为“情感场域”,实现从“功能满足”到“意义获取”的消费升级,这种情感价值的注入让用餐体验成为可回味的文化记忆。
业内人士分析,新场景创新更需构建“体验—传播—复购”的商业闭环,让消费动能持续流转。在数字时代,这种场景价值能通过社交平台快速扩散,形成“线下体验—线上分享—引流到店”的良性循环。
“当酒店不再只是吃饭住宿的空间,而是成为文化体验的平台、情感连接的纽带,其消费价值便实现了倍数增长。”业内人士分析总结,在提振消费的大背景下,更多行业可借鉴这种场景营造逻辑——以文化为魂、以体验为骨、以情感为脉,让消费场景从“满足需求”走向“创造需求”,让烟火气中生长出可持续的消费新动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遵循市场客观规律发展的同时,我市各级各部门与市场主体同频共振,先后制定出台了《大同市古城商业发展规划》《大同古城文旅业态发展扶持奖励办法(试行)》《大同市建设旅游热点门户城市工作方案》《大同市支持餐饮住宿业经营主体新增从业人员就业能力提升实施方案》《大同市支持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大同市支持小剧场演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关于促进大同市旅游民宿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揽子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举措,让新业态、新消费的“烟火气”逐渐升腾。
目前,市商务局正在开展申报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项目征集工作,争取中央财政支持,以创新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提升消费品质,扩大服务消费。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市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持续升级。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87.7亿元,较“十三五”末增加132.3亿元,年均增长4.7%。
未来,我市仍将以“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市井气息、丰富古城业态”为目标,围绕文旅发展新特点、新需求,从人文历史、市井业态出发,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更多喜闻乐见的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记者:孙露 摄影:戎禹仁
责编:卢珊 校对:王宇
审核:邓琳 监制:杨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