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昌城西,有一座桥,见证了1800多年前三国时代的忠义传奇;有一处景,承载着关羽辞曹挑袍的千古佳话。这里就是许昌灞陵桥景区——一个让历史可触可感,让忠义精神鲜活如初的地方。本期的许昌周末漫游,将带您走进这座三国名桥,感受"万古英风"的不朽魅力。
"关公挑袍"的千古佳话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春,曹操东征击败刘备,下邳之战降伏关羽。曹操对关羽敬重有加,厚待之,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不忘旧主刘备。在得知刘备去向后,关羽挂印封金,保护刘备的二位夫人离开许昌。
曹操闻讯,率部将追至灞陵桥赠袍献酒,以饯其行。关羽疑其有诈,立马桥上,以刀挑袍,长揖而去。这一挑,挑出了千古传颂的忠义精神;这一别,开始了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千古壮举。
文脉传承的历史见证
灞陵桥,原名八里桥,早期为四柱三孔桥。据灞陵桥文管处对桥遗址发掘清理情况来看,此桥始建于元代。明代、清代都进行过修复。
原桥为砖石结构,三眼拱券,桥面为平道,是旧时许(昌)南(阳)官道上主要桥梁之一。可惜原桥在1969年毁于水患。
桥旁有"汉关帝挑袍处"石碑一通,为明末总兵左良玉手书。另一通碑为"关王辞曹之图",上部镌刻"辞曹书",下部线刻"挑袍图",图右边刻有"唐吴道子画,明秣陵弟子李宗周立"字样。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又增添了四通碑刻,文字清晰,碑文论述关羽对曹操辞其金而挑其袍的过程。
关帝庙——忠义精神的殿堂
灞陵桥旁的关帝庙,为后人追念关羽所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为三进大院,有山门、钟鼓楼、大殿、厢房、道士院等,并塑有关羽、曹操和二夫人像。
现存许昌关帝庙为三进院落,中轴线上有山门、仪门、钟鼓楼、拜殿、大殿、春秋阁、厢房、道士院等。庙中古柏参天,碑碣林立。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创建关帝行宫挑袍碑记》记载了该年王弦道等乡绅捐资建庙的过程。康熙六十一年夏,知许州王逾曾捐俸扩建关帝庙。据《许州八里桥重修关圣帝君庙碑记》记载,雍正十年(1732)官方对庙内建筑进行了一次维修。
推荐游览路线
景区北大门→购票→检票入内→顺时针游览→依次参观:关公辞曹雕塑→望梅桥→青梅亭→曹冲称象雕像→践行亭→关公辞曹操之图碑→汉关帝挑袍处碑→灞陵桥→灞陵古渡→戏楼→三官庙→许昌关帝庙→义园→河心岛→曲桥→照壁广场→返回景区北大门。
景区实用信息
开放时间:
- 夏令时(5月1日-9月30日):08:00-18:00(17:00停止入园)
- 冬令时(10月1日-4月30日):08:00-17:30
门票价格:
- 成人票:以景区当日公示政策为准
- 优待政策:身高1.4米(不含)以下儿童、60周岁(含)以上老人、现役军人、残疾人免费;教师、学生半价。
景区地址: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许继大道西段7号。
咨询电话:0374-3261111;0374-3317318
游玩贴心提示
- 游览时长:建议安排2-3小时,细细品味历史韵味。
- 讲解服务:景区提供讲解服务,能更深入了解历史文化。
- 周边联游:可与曹丞相府、春秋楼等景点联动游览,购买联票更优惠
野水回堤浸柳条,
道旁残碣记前朝。
长髯勒马横刀处,
万古英风八里桥。
清乾隆年间许州知州甄汝舟的这首诗,
生动描绘了灞陵桥的历史韵味。
这个周末,不妨走进许昌灞陵桥景区,站在关羽曾经立马挑袍的地方,感受那穿越千年的忠义之风,让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成为心中永恒的英雄情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