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0日至11月22日,第六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贵州携上千件文创产品精彩亮相,以文旅体融合、文化科技融合和文化创意发展三大板块为核心,向长三角地区集中展示贵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
这场盛会不仅成为贵州深化东西部协作、分享文旅发展机遇的重要窗口,更通过文化展示、产品展销等形式,宣传推介多彩贵州文化资源和“爽居贵州”旅居品牌。达成销售金额27万余元,售出产品2700余件,达成意向合作近400个,助力多彩贵州持续扩大影响力与美誉度。

非遗匠心与数字创新共振
走进位于5.2H馆的贵州展区,水书先生挥毫的墨香与人工智能玩具的歌声形成奇妙的时空对话。
都匀市水家学会副会长侯圣存现场展示,将古老水书文字书写于纸面之上,与来往观众互动,引得观众好奇驻足;贵州万维赛博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AI功能植入玩具,让观众自主实现模型更换、对话定制和组装,产品的互动性与趣味性让不少年轻人点赞。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正是贵州文旅产业守正创新的生动缩影。

本次展会,贵州组织近50家企业参展,展商结构也凸显了贵州文旅产业的多元布局:既有苗绣、银饰、蜡染、农民画等贵州传统工艺品牌,也有万维赛博人工智能、一码贵州、一码游贵州、多彩宝等为代表的特色文旅数智化企业和项目。此外,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和遵义《伟大转折》剧目成为现场观众的咨询热点。
据了解,此次参展企业覆盖贵州文旅融合、文化科技等领域,集中展现贵州在守住文化根脉的同时,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坚定步伐,让现场观众纵享贵州文旅数智化的炫爽“智趣”。
黔地特色好物吸粉无数
除生动呈现贵州非遗和创新企业的丰硕成果,贵州展区还通过“黄小西吃晚饭”“世界第一高桥”等特色展位,推介秋冬季旅游及“爽居贵州”旅居品牌,集中展示康养旅居、度假酒店、民宿集群、露营基地、高山滑雪、高桥蹦极等特色项目,并呈现“小车小团”“支支串飞”等旅游业态产品及“十镇百寨”等文旅品牌。

在弥漫着果香、茶香与咖啡香的展区右后侧,各类贵州茶企、去茶山、Seek Seeking咖啡等品牌带来的刺梨系列饮品成为焦点,吸引大量观众排队品尝,人气火爆。借助展会平台,这些贵州企业和品牌积极搭建市场对接桥梁,全力拓宽“黔货出山”渠道。
Seek Seeking咖啡主理人陈枭龙告诉记者,此次是该品牌首次参展长三角文博会,不少观众喝过咖啡后评价良好,甚至有省外展商表达了合作意向。“贵州山好水好,将本地独特风物和咖啡、汉堡等进行融合,是让其从食物变成‘生活方式’的一种尝试,也是我们助力家乡好物‘走出去’的一种创新。”
在贵州“去茶山”上海门店店长文龙看来,参加长三角文博会是进一步提升贵州好物在长三角地区知名度的一种有效方式。目前,该品牌已在上海布局3家门店,重点推广贵州刺梨、青岩玫瑰糖、麻江蓝莓等贵州特色物产及衍生茶饮。
文化赋能拓展朋友圈

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激发文化产业创新创造活力”为主题,本届文博会在规模与能级上全面跃升:8万平方米展厅内,1500余家精英企业同台展示,126场活动场场精彩,吸引12万观众热情参与。
面对日均4万人次的观展流量,贵州展区用文化赋能吸睛出彩。独特的屯堡文化元素,丰富多彩的民族底蕴,“万桥飞架”的高桥资源以及“村字号”系列等,不仅丰富了展会内容,也吸引不少省外展商的兴趣。

“我之前去贵州旅游就了解到地戏这个剧种,隔着千山万水,没想到缘分延续了600年不断。”来自江苏南京的参展商李先生表示,展会现场再次看到地戏表演觉得很惊喜,他还品尝了展区的贵阳咖啡,目前有意向在南京合作开店。
来自西班牙的观众贡萨洛·露西娅在品尝贵州刺梨红茶后感叹:“这里的每片茶叶都带着云雾的味道,属于大自然的独特馈赠。”她还在展区购买了两条银饰手链,计划带回去给朋友当作礼物。

都匀市苗岭茶香茶叶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子渊介绍,长三角地区的市场包容性强,对高端绿茶和红茶的接受度高,新品刺梨红茶单日上午就售出200余盒,已经收到6家意向合作企业的邀请。
贵州绣娘文化旗下品牌“好脑仔文创”以打卡送礼品的互动方式,成为贵州展区最具人气的展位之一。这家主打性价比的贵州文创新力量吸引人流2万人次,达成意向合作23家。公司副总经理王烁透露,这种精准营销策略,让“多彩贵州”品牌形象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方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图/陈江南
编辑/吴蔚
二审/赵相康
三审/黄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