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越风情 · 文成公阳乡 · 雷公寨】
文&图叶望庆
寻迹古道 误遇飞瀑
深秋的公阳乡,山色如醉。荡山群赏过房前屋后的红柿,便循着惯例开启了荡山的行程。我们此行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登雷公寨。
按攻略所示,通往雷公寨的乌岩古道始建于元末,是公阳连接瑞安营前、平阳山门的重要商道与军事通道,全程约5公里,由花岗岩条石铺就。路旁现存30余株古枫香树,深秋时红叶如火,为古道铺就了华美的地毯。不难想见,数百年前,挑夫们正是沿着这条石阶路,将公阳的茶叶、竹制品运往瑞安营前码头,或至平阳水头,再换回盐、布等生活物资。古道旁还设有半岭亭等五座路亭供行人歇脚,亭内甚至留存着清嘉庆年间记载商人捐资修路的“流米岩”碑刻——这条路,承载的从来不止是脚步,更是一方人生活的重量与世代相传的希望。

班长带领众人沿公路往古道方向探寻,未走多久,路旁一块指向右方的“瀑布”指示牌,不经意间引着荡友们拐进了鸡冠坑的岔路,里面还修筑了花岗岩步道。我们顺着溪流转入林间小径,甫一踏入,空气便愈发湿润清新,耳畔溪水潺潺的声响愈发清晰,像是来自秘境的召唤。

这鸡冠坑溪流发源于九峰山与驮尖,一路汇聚山泉,穿行于幽谷之间,最终汇入公阳坑。溪水清澈见底,在布满卵石的河床上跳跃嬉戏,时而聚成深潭,时而漫过石滩,叮咚作响的节奏里,藏着山林最自然的呼吸。两岸古木参天,藤蔓缠绕,恍惚间仿佛步入了与世隔绝的桃源。

果然,前行未久,鸡冠坑瀑布便赫然出现在眼前。这瀑布高达六十米,分两漈倾泻而下。若逢丰水期,想必是飞流直下、声震山谷的壮阔景象。只是此时已至深秋,雨水稀少,瀑布只剩涓涓细流,温顺地贴着崖壁缓缓滑下,在底部汇成一潭碧色的水。虽不似汛期那般震撼,却透着一份独属秋日的清秀与柔美。


寻迹古道的目标虽未达成,未能在红叶婆娑中触摸商道旧痕、聆听挑夫足音的悠远,但鸡冠坑瀑布的一泓秋水,早已望尽千年事;山间漫卷的半岭云烟,也悄然漫过了古今情。这份意外的遇见,反倒成了深秋里最动人的馈赠。

雾中寻古寨,山巅望古今
去雷公寨,是我们此行公阳乡赏柿之外的另一重期待。本想沿乌岩古道前往,奈何半天的荡山行程里,探古村、观古树、赏红柿已占去大半时间,实在分身乏术。好在公路已修至寨脚,我便与秘书长、星哥三人驱车前往。山脚有处可供露营休憩的小广场,旁侧还建了座观景廊台,一群驴友正于此野炊。一条新修的步道笔直通向寨顶,省却了不少攀援之劳。


雷公寨,单是这名字便透着几分传奇。它原名“龙嘴颊”,因山顶朝西处有一块长长外凸的岩石(形如龙的嘴颊)得名。民间传说,古时曾有风水先生视“龙嘴颊”为“风水宝地”,将祖上尸骨寄存于此,却遭上天雷霆击毁——似在警示“宝地不可妄占”。后来有人在此建寨,便改称“雷公寨”。

而雷公寨又称乌岩寨,其渊源实则与军事防御密不可分。人文历史可追溯至元末,据清嘉庆《瑞安县志》与《文成乡土志》记载,元末闽太守郭某为避黄巢义军,携家眷迁徙至公阳乡紫华山中,率众在雷公寨一带构筑屯堡,称“乌岩寨”,用以抵御义军。至明代,乌岩寨仍是防倭要道,是公阳乡民抵御倭寇入侵的重要据点。

我们沿新建的登山道缓步上行,只见步道旁新装了不锈钢栏杆,这里已经有四条的护栏,为何还要画蛇添足,且与古寨的人文气韵相比却显格格不入——倒不如种些灌木,更能融于山景。


行至中途,山风拂面,云气缭绕,恍惚间似置身仙境。越往上,雾气越浓,渐渐地,四周被乳白色的浓雾彻底吞没。远处的群山、脚下的村落尽皆隐去身形,世界简化为脚下的路与身边两位同伴的剪影。这雾,虽减了几分登高望远的豪情,却添了些许步入仙境的禅意。


登至山顶,一座被称为伽蓝殿的观音阁静静伫立,飞檐在雾中若隐若现。殿内香火缭绕,钟声悠远。寺庙虽小,却承载着千百年来的信仰与祈愿,更像是一处扎根民间的精神寄托之所。入内一看,果然有不少善男信女在此虔诚祈祷,香火气息里满是烟火人间的温度。


大殿两侧的对联写道:“登高望远心如天地多宽阔,揽月观云气概山河任卷舒。” 此时却云遮雾绕,能见度不及十米,传说中的雷公寨,便这样隐在白茫茫的云海之中。我们既看不见它原名“龙嘴颊”的奇岩,也无法俯瞰公阳与平和两乡的田园风光。那块曾因风水先生妄占而遭天雷击毁的传说之地,那个曾是元末郭公立屯堡、明代乡民御倭寇的军事堡垒,如今都沉默在雾里,不露分毫踪迹。

我们驻足良久,试图透过浓雾看清周遭景致。好在天公作美,片刻后云雾稍散,山峦在雾中若隐若现。或许,这正是雷公寨的魅力——它不以壮丽景色取胜,而是以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神秘,让人在雾中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宁静。它在雾中静默,却依旧用它独有的方式,讲述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雾中登山,别有一番况味。虽因浓雾未能尽览山川壮丽,却让我们得以与历史进行一场更为内敛的对话。它以一种留白的方式,将我们的目光从外部的壮丽山河,引向内心的历史想象。我们看不见雷公寨的全貌,却更深刻地触碰到了它的魂魄——那是由传说、军事、商贸与信仰交织而成的,坚韧而厚重的精神内核。它不仅是一处地理坐标,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文化的传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