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执起画笔,蘸着晨光与霜色,将西溪河岸层层浸染。河水敛去了夏日的喧腾,将两岸的斑斓静静收纳。
伫立西溪河畔,人也变得沉静而深邃起来。

波光粼粼的西溪水
从黔西市区出发,行车30多公里,便来到了位于林泉镇西桥村的西溪河边。西溪河是大方与黔西的界河,而此行的重点,便是要寻觅“龙场九驿”第五站——西溪驿。
不似想象那般,西溪驿并未猛地跳入眼帘。沿着河岸远眺搜寻,脑海里渐渐充盈的却是六百年前,这里该有的样子:马蹄声、商队吆喝声、不同民族口音的交织声,还有那位传奇女子——奢香夫人,站在这里遥望远方时的坚毅眼神。
西溪河,注定是独特的。
据《大定府志》载:“乌江又东稍北流五十里,西溪注之。西溪出沮暮箐,南流曰则拱河。右会绿豆水,水出绿豆箐……绿豆水又东南入于则拱,则拱又流于天生桥而伏,复出而东南至西溪汛侧……至是水始西流……”。

西溪河
由此可知,西溪河的水是倒着流的——从东向西,逆着大多江河的轨迹,像极了那位彝族女子奢香的人生,在14世纪的西南边陲,写下逆流而上的传奇。
如西溪河那般,在“龙场九驿”中,西溪驿也有着极特殊的地位——它不仅是驿道上的重要节点,更是奢香夫人的冬宫所在地,故此驿也称奢香驿。
为什么选择这里?
疑问随之即至,故事娓娓而来。
洪武年间,奢香官邸曾设于慕俄格城堡。其地高寒,隆冬时节,大雪封山,交通极为不便。而西溪河谷海拔低气温高,避寒是再好不过的。于是,这里便入了奢香的眼,冬宫就这样应运而生。
当然,对于奢香夫人来说,这里,或许还有更深远的意义:
一如,这儿合乎驿道建设的需要。当湍急的西溪河水流到这里后,因地势陡然变缓,流速变慢,两岸的堆积平地土壤肥沃,出产丰富。在此建驿站,不管是从大方还是黔西过往的人马,经过长距离的上下坡,都有利于人马补充体力,再度出发。
再而,亦有历史因素。奢香的前辈奢节夫人抗元处——西桥断雪,也位于此。(相传当年奢节夫人为反抗元军压迫,与元军在西溪一带作战被围。是夜西溪两岸大雪封山,元军认为奢节夫人难以突围,便放松警惕。谁知河谷底端并无雪花,温暖如春,奢节率水西兵砍树搭桥过河远去。再后来,奢节夫人被俘就义,她的儿子在西溪河上架了一座三孔桥,称为断雪桥,后人把这里列为黔西八景之一——西桥断雪。)
在西溪河畔,我们见到了侯绍华老人。他对西溪河曾经的模样了如指掌,也爱得殷殷切切。老人曾在西桥小学任教,后又在西溪小学和黔西第九小学任教,直至2004年退休。如今在黔西城区定居的他,听说我们要了解西溪驿的故事,一大早便从城里赶了来。
82岁的高龄,老人仍面色红润、目光炯炯,走起路来腰板挺得笔直。
跟随侯绍华老人的指引,在河畔的一片荒草丛中,我们找到了一段并不算长的古驿道。青石垒成的小道,马蹄印清晰可见;六百年的风云变幻,在青石身上敲下了深深浅浅的印记。

荒草丛中的古驿道
“听老一辈的说,当年的西溪驿,有三十六花街、七十二柳巷,夜里灯笼一亮,河两岸都是歌声、马蹄声,热闹得像个小秦淮河!”老人乐于向每一位感兴趣的人讲述西溪驿的往事。他说,看着年轻人听着故事若有所思的样子,他才会觉得,这段历史是活灵活现的。

穿行在玉米丛中的古驿道
既是奢香夫人的行宫所在,西溪驿的价值便毋庸置疑。正如侯绍华老人所言,之后,迁居西溪河两岸的人户越来越多,这儿开始商铺林立,人马往来。夜晚灯笼亮起时,整条山谷如同地上的银河,西溪城如此而成。
时光的车轮匆匆向前,西溪驿的繁华渐渐凋零。奢安起事、 吴三桂平水西,再再往后,清毕公路改道、洪家渡水库蓄水……古桥沉入湖底,驿道荒草萋萋。如今,只有在枯水期,人们还能依稀在西溪河里找见沉睡于泥土之中的桥基瓦砾。
今天的西溪,以另一种形式延续着它的传奇。距古驿道10余公里外,筑大高速的西溪服务区,正静静演绎着现代驿站的续篇。它不再只是往来车马暂歇的角落,而成为联结古今、容纳旅人身心的一处新渡。建筑轮廓柔和,萌兔点缀其间,不显喧闹,反添几分天真意趣。路人至此,或短暂歇脚,或打卡留念,或尝一碗本地黄牛肉慢炖的米粉,还能将不少“毕节风味”统统装入行囊——黔西黄粑、赫章核桃酥、林泉猕猴桃……
服务区内亦设有文旅推介之处,织金洞、九洞天、羊驼小镇……远近风景,皆可在此得一纸指引,续一段行程。
从昔日的“西溪城”到今日的“服务区”,形态虽易,这片土地却依然承载着南来北往的步履,在静默中延续着属于它的——驿的使命。
而在每个收获的季节,西溪河滋养的这片土地,也以累累硕果回馈着今日的人们。沿着河岸向林泉深处走去,海子社区的猕猴桃基地沿山铺展,藤架上果实累累,工人们采收、选果、装箱,忙得不亦乐乎。“每天都有上千订单,昨日便运出10万余斤。”从四川到黔西,贵州省海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的罗红卫看中的正是这里优良的生态与气候,从几十亩试种到五百余亩规模,小小的猕猴桃已成为当地村民的“致富果”。
与此同时,新水村的辣椒加工厂里,机器轻鸣,工人们正将辣椒粉称重、封装、打包。流水线有序运转,印着工厂标识的产品很快堆满货架,即将发往各地。这里不仅让百余名村民实现了“离家近、收入稳”的就业,更通过签订保底收购协议,摆脱了“看天吃饭、看商定价”的困境。

林泉镇西桥村
“一曲西溪水,曾照人如玉。”此刻,连绵不绝的西溪河仿佛在吟唱着岁月的歌谣——它见证过奢香夫人凿穿群山的有勇有谋,见证过脱贫攻坚的非凡历程,也正见证着乡村振兴激荡的澎湃力量。昔日的马蹄声,已融入现代产业的脉搏;奢香夫人逆流而上的坚毅,化作了今日乡民们撸起袖子拥抱幸福的执着。河水依旧西流,收纳着岁月的斑斓,也倒映着时代的华彩——从驿路传奇到产业新篇,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正如这波光粼粼的西溪水,在传承与开创中,奔涌向更为丰饶的未来。
来源:毕节日报社融媒体中心
作者:文/王方雁 图/李印
一审:王云
二审:梁慧颖
三审:王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