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井区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低山丘陵地带,位于自贡市区西部。东与自流井区、大安区毗邻,西与荣县接壤,南接宜宾市翠屏区、叙州区,北与内江市威远县隔河相望。贡井历史文化资源遗存众多,城区内有约15万平方米明代、清代、民国时期建筑200余座,被誉为川南民居建筑艺术博物馆。南华宫、贵州庙、陈家祠堂保存完好,打造有生产时间最长、采气量最大古老盐井——东源井,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艾叶镇,独特城中瀑布——平桥瀑布,中西合璧建筑经典——张伯卿公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龚扇等文化旅游品牌。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张伯卿公馆、东源井古盐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点2处(茶马古道-艾叶盐码头、茶马古道-老街盐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夏洞寺、陈家祠堂、中坝钟氏庄园、南华宫、贵州庙、天禄堂、胡氏民居、雷公坡崖墓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大公井遗址、中桥及堰闸、平康桥、金流井、煜涌井、源丰井、龙旺井、云蒸井、龙鸣剑烈士墓、贡井老邮局、济庶祠、叶茂林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天池寺、千佛寺、旭川书院、盐店街、洞云寺);不可移动文保点258处。有AAA级景区3个(花香田园、五彩荷园和艾叶古镇)、AA级景区1个(三台梨园)。有文化和旅游资源点803个,其中5级资源6个(公井古城、艾叶古镇、龚扇技艺、旭水河古盐道、东源井古盐场、张家花园),4级资源15个(莲花七彩枫林、南华宫、陈家祠堂、自贡航空产业园、贡井天池寺、花香田园、师尊故里摩崖石刻、艾叶横街古建筑群、艾叶码头、长征机床厂、东源井天车、五彩荷园、惜源情恩、中溪河河谷、七星湖康养中心),3级资源205个,2级资源311个,1级资源266个。#四川#
历史沿革
原始部落时期,贡井就有人类活动。继后有僚人(獠人、西南夷,今仫佬族、彝族之祖先)居栖。东汉章帝(公元76-公元88),开始凿井采卤,西汉属南安县(今乐山)。
北周武帝时期(561~578),“在富顺县西50公里,荣县东南45公里处开凿盐井”大公井,属键为郡,以井名在井地肇始置公井镇至隋代。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划资阳郡之大牢(今乐山金燕乡)、威远二县于公井镇设荣州置(置同治衙门),公井镇升公井县。贡井遂为最早设置县衙、州府同在一地的域邑之一。
唐贞观六年(632),荣州州治(置)迁大牢,后迁旭川县(今荣县旭阳镇)、公井县治(置)未变,置原地“西北至荣州九十里”。唐太宗时期(627~650)荣州“仍治公井属剑南道领县七”。宋熙宁四年(1071),公井县并入荣德县(今荣县),隶属荣州。至此,历经453年的县治降为公井镇。明洪武九年(1376),在“新罗二井设盐课司”改公井盐监为公井盐课司专暑盐政。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因公井盐质纯味佳为朝廷贡品,又因“公”“贡”同声共韵,故始称公井为“贡井”至今。
清初,自流井贡井系一厂(场),合名“富义厂(场)”,后称“富荣厂(场)。清雍正八年(1730),贡井设县丞暑管理盐政。清《荣县志》载:“设县丞驻贡井,属荣县”,遂分“荣富”为二:自流井与贡井以荣溪(今旭水)为界,以东及南(含今筱溪街道至长土街道一线)为自流井疆域属富顺管辖,以西及北(含今贡井街至艾叶镇一带)为贡井疆域属荣县管辖。清乾隆四十年(1775),贡井地区井灶集中在天池山麓之东岳庙、五皇洞,其边缘为柑子坳、郭家湾、走马岭、雷公滩一带。炭灶集中在石菩萨沟头(今建设路)至东岳庙一带。清光绪三年(1877),清政府在自贡地区设总办官运盐务局管理自流井和贡井盐坦之产、运、销。
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至1914年间,民国政府设四川盐运使暑和川南盐务稽核所,在自贡设富荣八坦榷税官署,贡井设蓆草田、苟氏坡、黄石坎3处分暑(后称盐坦管区)。贡井以土地坡为界称富荣西场,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民国二十八年(1939)9月1日,自贡建市,自流井、贡井合称自贡市。贡井镇地区辖域:西南至荣县桥头乡麻柳场,西与荣县农王接壤,西北邻威远以中溪河为界,北与威远以旭水河为界,东至土地坡、济公寺、加担湾,南至玛瑙洞,辖区面积59.56平方千米。1949年12月5日,自贡解放。
1949年12月,自贡市解放。
1950年,贡井三、四区合并改称自贡市第二区,保留五区。
1953年1月,自贡市第二区改称贡井区,第五区改称自贡市第二区区公所。6月,撤销二区区公所归贡井区。
1960年11月至1961年1月,先后将自贡郊区的艾叶、建设、双塘、荣边4个人民公社划人贡井区管辖。1978年6月,先后建立贡井、筱溪、长土、艾叶4个街道办事处。1982年10月,艾叶、建设、双塘、荣边4个公社管委会改称该乡人民政府。时贡井区辖4街4乡。1995年9月,撤乡建镇,长土街与双塘乡合并为长土镇。艾叶街与艾叶乡合并为艾叶镇。荣边乡、建设乡改称荣边镇、建设镇。2005年8月1日,自贡市区划调整,划出荣边镇归自流井区管辖,划入原荣县管辖的8个乡镇。
行政区划
民国27年(1938)6月,自贡市政筹备处办公后,设立自贡市界勘划委员会,同年8月19日开始,进行踏勘,计划将荣县第三区之贡井镇、艾叶乡,按原联保界线完整的划入自贡,将桥头乡的部分并入敦睦乡同时划归自贡,又将隶属富顺县第五区舒平乡的长土并入上坵垱更名为上坵镇也划属自贡。民国28年(1939)9月1日,自贡建市,上述区域划入自贡,贡井地区包括上坵镇、贡井镇和艾叶乡、敦睦乡。
民国31年(1942)5月,按照“四川省乡镇划分办法”之规定,将上坵镇更名为筱溪镇。民国33年(1944)8月,按国民政府“修正市组织法”之规定,自贡市政府将所辖十乡镇改为九区,贡井地区为第三、四、五区。
第三区,即筱溪镇,其辖域:东至土地坡,南至玛瑙洞,西至敦睦乡、艾叶乡,北至旭水河。主要街村有:筱溪、苟氏坡、石灰窑、糍粑坳、济公寺、夏洞寺。区公所设在筱溪街井神庙。辖31保,454甲,6957户。
第四区,即贡井镇,其辖域:东南至旭水河,西至天池山,北至中溪河,主要街村有:长腰滩、新街、老街、灰包上,区公所设在原贡井县佐衙门。辖13保,176甲,2922户。
第五区,由敦睦乡和艾叶乡组成。敦睦乡由周家庙、秀才坡合并而成。周家庙,地属荣县三区三团。秀才坡属荣县四区(龙潭镇)四副团。民国24年(1935)改编保甲,周家庙为二区11联保,秀才坡合并桥头乡部分保甲为9联保。民国26年(1937),周家庙、秀才坡合并为1联保,后改为敦睦乡,乡公所设在秀才坡。艾叶乡原名艾叶滩,系荣县天池保外五团,后属荣县三区二团,又改为12联保,后又改为艾叶乡、乡公所设在天宫堂。五区辖域:东至天池山,南至凉水井,西至中心场,北至棕罗坝。主要街村有:艾叶滩、草学堂、周家庙、煤炭坳、秀才坡、双龙桥、扇子嘴、洞云寺。辖17保、248甲、2706户。
1950年2月,三、四区合并改称二区,原五区17保未变。1951年,从一区划入白家湾、金竹编部分农村给二区。同时在清匪反霸、城市民主建政中,废除保甲制度,第二区组建20个居民段;第五区艾叶滩街组建4个居民段。农村以保建立保农民协会,后组建乡农协会13个(即二区5个,五区6个和荣县的荣边、大田两乡)。
1953年1月,土地改革后,民主建政时,在农协会组织的基础上建立乡村政权。贡井区大山乡分别并入三台、太平两乡后,组建为天池、太平、黄桷、三台4个乡;二区永胜、新南两乡分别并入水平乡、新华乡后,组建水平、建设、固胜、新华4个乡。其时,第二区人民政府改称贡井区人民政府,第五区改称自贡市人民政府第二区公所。同年6月,撤销二区公所,将城市部分的艾叶滩街划归贡井区管辖。全市区划调整,划分为贡井区、自流井区、大安区和郊区,贡井区只管城市,辖贡井、筱溪、长土、艾叶4个街。原属农村的天池、太平、黄桷、三台、水平、建设、固胜、新华乡全部划入郊区。
1960年11月至1961年1月,先后将郊区的艾叶、建设、双塘、荣边4个人民公社划归贡井区管辖。
1978年6月至9月,根据中共四川省委(1978)25号文件精神,经区委决定,先后恢复贡井、筱溪、长土、艾叶4个街道办事处。1982年10月至11月,根据省、市委指示,将艾叶、建设、双塘、荣边4个公社管委会改为4个乡人民政府。
1995年8月,撤乡建镇,贡井建置2街(贡井街、筱溪街)4镇(艾叶镇、长土镇、荣边镇、建设镇)。
2005年8月,荣县管辖之成佳镇、白庙镇、桥头镇、龙潭镇、五宝镇、莲花镇、章佳乡和牛尾乡8乡镇划归贡井区,贡井区荣边镇划归自流井区。
2019年,撤销牛尾乡,划归莲花镇。撤销章佳乡,划归成佳镇。撤销白庙镇,划归建设镇。成佳镇郑家观村划归建设镇。撤销长土镇,改设长土街道。
2020年年末,全区辖成佳、龙潭、五宝、建设、莲花、艾叶和桥头7个镇,筱溪、长土和贡井3个街道,30个社区、90个行政村。2021年8月,完成筱溪、长土和贡井3个街道行政区划调整。
2024年贡井区辖3个街道、7个镇:筱溪街道、贡井街道、长土街道、艾叶镇、建设镇、龙潭镇、桥头镇、五宝镇、莲花镇、成佳镇。
大美四川欢迎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