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八点多钟的德胜门长途车站,已排起长长的队伍。这是去八达岭长城的旅游专线。初冬的北风已尽显萧瑟之意,尽管它毫不客气的向旅人示威要挟、撒泼耍赖,而旅客隐藏的憧憬和兴奋依然活跃在脸上,呼之欲出。我在队伍后面,刚刚站稳,一侧卖手套棉帽围巾的女人就向我兜售物品,”兄弟,买个棉帽吧,暖和。长城上面可冷了……”女人向我伸着手,手里抓着一顶草绿色棉帽,帽中间还盯着一个通红的五角星。女人头上也戴着一顶这样的棉帽,身上裹着臃肿的黄棉袄。看着眼前这个女人,我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七八十年代。我说,我不需要,他又举起手套在我眼前晃,”买副吧,五块。”手套帽子我包里都有,只好把目光平视,不去理她。眼前晃动的陌生人与古朴威严耸立于高空的德胜门箭楼,让我觉得眼前好似一个虚幻的场景。这个场景与我无关,而又身在其中。这种置身于喧嚣中的寂寞、繁华中的凄凉,如旧朋老友,在旅途中经常与跟我邂逅,并与之耳鬓厮磨,让我凭生几多感慨,几分愁。这也许是一个独行者所特有的感触。放逐肉体,漂泊灵魂,让思想沧桑一些……或许只有这样,每一次的行走,才能给我留下更深的体会,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愫就会渗入血肉,刻骨铭心。
车位坐满了,售票员开始卖票。过程免不了一阵小的杂乱,车行驶在路上后,乘客也陆续找到了舒适的坐姿,车里就渐渐安静下来。在车里看城市,不过是高楼林立,车辆拥挤。而北京区别于一般城市的是,它的大。车跑出了内城,它依然还要在城市里穿行,滞留,再穿行。看腻了城市的建筑,我索性从包里拿出收音机来听。戴上耳机,靠在椅背上,合上眼睑。收音机里说着相声,显然与此时情景不甚融合。这时,突然有人说话。是车里的讲解员,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他说,“我是你们旅途中的讲解员……好了,睡觉的也别睡觉了,真要睡觉的话,咱可以在家里睡,何必花钱来北京睡……”小伙子想把开场白搞得幽默点,而他略带腼腆的一丝不苟的表情却让人感觉不到丝毫幽默。我扭头环顾车厢,也没发现有睡觉的旅客。看来这样的话小伙子已背了多少遍了。对于讲解员早已厌倦的每一句话,对于游客却是最新鲜的声音。听天坛里的讲解员讲解时,但见那个姑娘若无其事的站在宫殿门口,歪着身子背了半个小时的历史。她的姿势始终没变,声音和表情恹恹的,目光散散的,就那么爱搭不理的说下去。没有抑扬顿挫,甚至没有标点符号。讲完了,姑娘才舒展了一下身姿,跟身边两个同伴聊起闲话来,面部表情突然就生动起来了。此时,我才注意到,那其实是一个很漂亮的小姑娘。可怜的人们,对于职业是有多么的厌倦!职业与事业的区别就是:职业为生存;事业则是在此基础上多了兴趣二字。简单两字,差别天渊。 讲解员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是谁说的……”他在等着,车厢里却静寂无声。没人愿意跟他互动,看来电视里各种栏目的互动是存在作秀嫌疑的。即便没人给他面子,讲解员还得继续说完下面的话。自己给自己个台阶下,这是讲解员们的看家本领。他讲完了这一段,就站着看窗外。
【窗外没风景】旅客就坐着,不是发呆,就是神游。我看到客车路过昌平,向西飞驰而去,知道离长城不远了,就靠在椅背上,养养精神,酝酿一下情绪,好去登长城以养吾浩然之气,做一回短暂的英雄。事实证明,登上长城的所谓的好汉们,在下城的时候,一般走路都成外八字了,拄着拐杖,摇摆之间,如一帮溃败逃兵。又何谈英雄凯旋? 我是从前山坐缆车直达四楼的。因为八达岭长城多是建国后经过重新整修的。所以,每块城砖,每道水泥接缝里似乎都散发着当代建筑的气息,实在让人难以追忆历史,触摸沧桑,感慨历史的风云变幻,铁马银抢。
置身长城八楼——八达岭的最高处,俯瞰四围,但见俊岭重叠起伏,在隐约的雾霾中,如苍龙群舞,啸吟叠翠。尤其第八楼台,巍巍于群岭之首,像一位神勇天将,虎目虬髯,傲视着北方大漠。在这样险峻复杂的群岭之上再建筑长城,其险峻自不必说了。可即便这样还是没能阻止元太祖入关,李闯王进城。可见,长城再险也没得人心之险;关城再坚固也抵不过人心已惑。 从八楼往下走,有几处陡的近乎直上直下。我正在小心翼翼扶栏攀下时,有一小伙,三两个台阶并做一步,从我身边蹦着下去了。后面那个与他一起的老外,停下步来,不住地喊着ok,ok。我心想:还是赶紧下山回城吧,英雄不是硬撑出来的,别跟自己过不去了。如果走完这个北长城,估计我走路的姿势就要换成外八字。下到十二楼,有条下山的小路,走不一会,就到了坐缆车的地方。我看了看表,在长城上逗留的时间不过一个半小时。在前山停车厂的一个餐馆吃了碗面,就钻进车里去。车里旅客已经快坐满了,一会儿,又进来几个。满座了,车启动起来。我把疲惫的身子靠在沙发上,车缓缓掉头,开始穿行在20公里长的山谷中。由于是一路下坡,发动机的声音几乎听不到,就如一辆有轨电车,被两对绵延不绝的山岭夹持着,穿行在一条窄窄的柏油路上。这条两车相对刚刚能通过的柏油路如一条望不到首位的长蛇,随车体一并蜿蜒开去。两面的山峦险峰,变幻莫测。一会,只见童山濯濯,遍是沧石奇峰、疏忽又闪现出峰峦叠嶂,遍山青松槐柏、还有几座山体瑰伟浑厚,比国画泼墨更逼真几分……
在深深的山谷中,一辆车行驶在一条看不到尽头的山路上……周围一片寂静……就像一副画面被定格在世俗之外。我忽然平出一丝禅意。说不上来它给了我什么启示,可是冥冥中却听到内心有一种召唤…… 于是,我打开手机,戴上耳机,在里面找到仓央嘉措的诗歌朗诵。一首一首的听着。当听到江小北朗诵的“十诫”时,看着眼前连绵起伏的山,我突然意识到神灵在冥冥之中给我的启示是什么了。意识到的那一刻,我轻轻地合上双目,感到自己与山体正渐渐地融合在一起,身心归于一个大的宁静之中。
十诫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