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跨越时间长河,见证历史变迁,
它们凝结过去,连接当下,传承未来。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
带您走进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遍访石窟寺,
聆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人故事。
△点击音频,听有趣的广播剧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今天我们探访的是丹河峡谷的千年佛光——焦作青天河摩崖石刻。
青天河摩崖正面图
游客:导游,这悬崖上密密麻麻的佛龛,莫非是古人悬空雕出来的?
导游:您眼力真毒!青天河摩崖石刻可是“挂在绝壁的佛国”!您往丹河对岸看——60米峭壁如天书展开,59座佛龛星罗棋布。最奇的是北魏观音像:头戴莲花冠,冠中立小佛,颌下竟蓄八字胡!
游客:八字胡……是男观音吗?
导游:有可能,也许这是中国最早的男面观音。从这块碑的落款可知,它形成于北魏永平二年,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了,是时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一件,堪称中国之最。
青天河摩崖年代图
游客:哎导游,岩壁左侧那篇“天书”,写的是什么?
导游:这可是北魏永平二年(509年)的“军事账本”!432字题记载着修建丹道的血泪史。您瞧这句:“征发三千卒,凿山通粮道”——原来这观音经刻竟是镇守险关的“护身符”!再看题记落款:“镇西将军元寿”,这位《魏书》留名的猛将,亲手把战功刻进了佛光里!
青天河摩崖45°俯拍图
游客:下方那些唐代佛龛,风格截然不同?
导游:好眼力!隋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为征高句丽敕建“同义寺”,工匠依山凿出78尊造像。您看这尊阿弥陀佛:面如满月,衣纹如水,脚踏盛唐气象;旁边菩萨长帛飘飞,仿佛下一秒就要凌空起舞!
游客:这悬崖离河有80米高,古人如何施工?
导游:全靠“悬绳凿天”的绝技,工匠腰系藤绳悬空作业,钢钎落点误差不超一指。您猜这奇迹如何重现人间?上世纪80年代,一位牧羊人在崖边放羊时意外扯开藤蔓,石壁上倏然绽出观音宝相,可以说是穿越千年的佛缘呐。
石佛滩摩崖正面图
青天河摩崖石刻,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丹河峡谷,由北魏线刻观音经像与隋唐石佛滩造像组成。59座佛龛完整呈现南北朝至唐代宗教艺术演变,432字北魏题记实证古代军事交通史。作为佛教本土化与石刻技艺的瑰宝,2006年,焦作青天河摩崖石刻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由河南省文物局与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联合出品,聚焦对外开放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讲述河南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文化根脉。
来源: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程冰冰 谷艳敏 罗曼 马翔 罗栋巍
图片来源:焦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