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冬天被冰雪裹挟、万物沉寂时,广州的冬天却仍然是一幅绿意盎然的画卷。感受广州的冬天,珊姐姐来到广州东山湖公园,作为广州四大人工湖之一,这片诞生于1958年群众义务劳动中的水域,经历六十余载岁月,在这里,没有萧瑟寒景,只有碧水映翠、塔影横斜,每一步都能邂逅不一样的冬日惊喜,每一个角度都能定格广州独有的季节浪漫。
东山湖公园这座始于1958年的公园,承载着老广州的集体记忆。从前的臭水洼地和菜田,在各界群众的义务劳动中蜕变成为城市绿洲,如今的东山湖不仅是休闲胜地,更承担着调蓄雨洪、改善生态的重要功能 。经过近年的改造提升,5公里碧道贯穿全园,湖水清澈见底,亭廊阁榭与花木绿植相映成趣,既保留了“东湖春晓”的经典韵味,又增添了现代休闲设施,成为集游览、文体、娱乐、休息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
从地铁出来进入东山湖公园,我一下子就感觉被绿意温柔包裹着。不同于北方的枯木寒枝,这里的植被始终保持着蓬勃生机,110种乔灌木构筑起立体的绿色屏障,让“冬日萧索”成为陌生的词汇。在北堤的细叶榕依旧枝繁叶茂,气根垂落如帘,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叶片,在步道上洒下斑驳光影,踩上去仿佛踏着碎金前行。中堤的垂柳虽少了夏日的浓荫,却多了几分疏朗诗意,枝条轻拂湖面,与水中倒影相映成趣,微风过处,漾起圈圈涟漪,搅碎了满湖绿意。沿湖漫步,空气里弥漫着草木与湖水的清新气息,深吸一口直抵心肺,城市的喧嚣瞬间被隔绝在外,只剩自然的静谧与治愈。
冬日的东山湖,除了绿色外,还有绿意中的色彩渐变,过了11月,到12月至次年1月,湖畔的落羽杉进入最佳观赏期,成排的杉树从翠绿逐渐过渡到金黄、焦糖色,宛如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为冬日增添了温暖层次。阳光穿过杉树林,枝叶间的光影交错,漫步其中仿佛闯入复古电影场景,脚下的落叶沙沙作响,抬头是色彩斑斓的树冠,低头是湖面倒映的杉影,随手一拍都是森系文艺大片。而河堤边的各种花儿也不甘示弱,在暖冬的阳光下绽放,枝头的红与翠绿相映,点亮了湖畔的每一处角落,花瓣随风飘落时,又化作漫天彩蝶,为静谧的湖面增添了几分灵动。
作为广州四大人工湖之一,东山湖的水域面积达20.914公顷,湖中4个半岛与2个小岛通过九曲桥、五孔桥、拱桥等相连,构成了“桥桥相连、岛岛相望”的独特景观 。标志性的九曲桥是必打卡之地,淡红色的栏杆迂回曲折,与碧绿湖水相映成趣,站在桥的转角处,既能欣赏“小桥流水”的古典韵味,又能无遮挡远眺广州塔,古典廊桥与现代地标同框,古今交融的画面极具冲击力。如果想换个视角赏湖,不妨租一艘脚踏船游弋湖上,船桨划开水面,涟漪层层扩散,近处是两岸的绿意繁花,远处是隐约可见的城市天际线,偶尔有水鸭游过,为这幅流动的画卷增添了生机。
东山湖最独特的魅力,在于能从不同角度捕捉广州塔的别样风姿。湖心岛的溯·榭映美术馆是绝佳拍摄点,纯白的艺术建筑自带高级感滤镜,一楼咖啡厅的落地窗外,湖光、塔影与绿植完美融合,透过玻璃窗拍摄,广州塔仿佛镶嵌在画框中,文艺又浪漫。登上南门附近的揽翠楼——这座见证了“东湖春晓”入选羊城八景的制高点,俯瞰整片湖景时,广州塔在蓝天白云与城市建筑群中格外醒目,湖水如镜,将塔影清晰映照,形成“塔在湖中立,人在画中游”的绝美意境。日落前后的黄金半小时是拍摄的最佳时段,天空染成橘粉或绛紫色,广州塔的灯光渐次亮起,与湖面的霞光倒影交相辉映,剪影效果格外动人;华灯初上后,城市灯光倒映湖面,塔影璀璨,夜景氛围感拉满。
除了赏景拍照,东山湖公园的冬日还藏着许多惬意玩法。公园的步道平坦宽阔,沿途设有不少座椅,累了便可坐下歇歇脚,晒着暖冬的太阳,看湖面波光潋滟,听鸟儿清脆鸣叫,享受片刻的慵懒时光。大草坪上,不少市民带着野餐垫前来,铺上餐垫,摆上三明治、水果和酸奶,伴着湖风享用美食,孩子们在草坪上奔跑嬉戏,老人们在树下聊天散步,一派温馨祥和的景象。逛累了,还可以去溯·榭映美术馆看一场免费展览,或是在馆内咖啡厅点一杯咖啡,透过落地窗欣赏湖景与广州塔,让艺术与美景双重治愈。
感受广州的冬天,来东山湖,这里没有冰天雪地,只有绿意盎然;没有寒风凛冽,只有暖阳和煦;没有孤寂萧瑟,只有塔影湖光。无论是沿着湖畔漫步,感受草木的生机;还是寻觅最佳机位,定格广州塔与湖景的同框;亦或是在草坪上野餐,享受慢节奏的惬意,东山湖都能满足你对冬日的美好想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