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于11月20日至22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乌江寨作为特别受邀的贵州景区在展会中精彩亮相,向全国文旅界展示了其“民族共生”的创新实践与独特价值。

博览会上,中国旅游协会秘书长葛磊表示,游客不再只满足于“打卡”,而是更愿意为情感共鸣和深度兴趣买单,中国旅游业正迈入一个用优质内容说话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乌镇、古北水镇、乌江寨等知名项目的操刀者,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顶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乌镇旅游创始人陈向宏,围绕“破解与迭代——打造不像景区的旅游目的地产品”这一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分享。他表示,破界是去同质化的利刃,旅游和文化的结合是创造吸引人的社会、精神产品的综合体。

2015年,陈向宏带领20人的团队赴贵州考察,走进了乌江寨。在原有的模式蓝图上,希望为在地村民踏出一条真正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正是乌江寨得以分享的“破界之道”——它超越物理空间的营造,构建了一个多民族文化共生共荣的有机生命体,为全国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真实、可复制的“样本”。
如今的乌江寨,已成为一扇向世界展示贵州的窗口。从2016年入选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到如今每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乌江寨成为贵州文旅的一张新名片。

乌江寨的魅力已经跨越国界,获得了包括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及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海外官方账号的关注与推介。《中国国家地理》更认证其为“贵州夜景天花板”。
每年超过百万的旅游人流,带动了周边民宿、物流、餐饮、旅拍等业态,让曾经外出务工的村民看到了机遇,纷纷返乡创业就业,有的甚至一家几口人都在景区工作,景区船工朱显中一家便是如此。

景区建设初期,顶度集团便免费安排了本地村民前往乌镇、古北水镇学习,朱显中学习并取得了船员证书。其子朱滔随后返乡,不仅在景区就业,更于此结识爱人、组建家庭,实现了一家三口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的佳话。
乌江寨的蜕变,是文旅扶贫的生动实践,是“贵州缩影”的精彩呈现,它正以其独特的方式,激活一片乡土的文化自信与内生动力,向世界讲述着一个充满文化尊严与自然生机的贵州新故事。
通讯员胡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林静
编辑 高鑫
二审 杨韬
三审 田旻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