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多久没有好好看看你住的那条街了?
是早上赶地铁时擦肩而过的早点摊,还是下班回家路上那一盏盏温暖的路灯?
我们好像总在谈论宏大的事——城市、未来、更新。但人类学家项飙那句“附近的消失”,戳中了许多人的心。它让我们发现,真正的孤独,是即使身处百万人之中,却依然感觉彼此无关。
改变就藏在楼下新开的面包店香气里,藏在街角老人下棋的棋盘上,藏在那些让我们愿意停下脚步、和邻居打声招呼的瞬间里。
这种改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城市更新”。
这不仅是“十四五”规划里的国家行动,更是澎湃新闻持续记录了五年的城市故事。我们见过太多曾经衰落的角落,通过一点点的努力“重生”为充满活力的空间。
今年,我们想再往前走一步。
物理空间“重生”之后,然后呢?
答案是:重聚。
城市更新,不只是把旧房子变漂亮。它最终的目的,是缝合被撕裂的城市肌理,修复断裂的社会联结,实现人与人、人与历史、人与自然的一场温暖“重聚”。而这一切,最天然的舞台,就是我们每天生活的 “街区”——这个连接着历史与未来,既翻涌潮流也回荡乡愁的地方。
基于此,在2025年11月27日第五届澎湃城市更新大会举办之际,我们特别在大会开幕的当晚,策划了这场小而美的——澎湃国际街区之夜。
我们不想办一场几百人的大会,只精心预留了50个席位。因为我们相信,有价值的交流,源于真正的听见与看见。
所以,请务必留意:活动将于18:30开始签到。
我们希望你能早些到,不仅是为了抢个好位置,更是为了能在张园的夜色里,从容地喝上一杯热茶,和先到的“邻居”们打个照面。50个名额,我们以“先到先得”的古老方式,留给最想来的你。
来听听这些街坊邻居(他们都很厉害噢)想说什么:
首先是梁永安老师。
他是复旦的学者,也是个爱到处走的旅行者。他想和我们聊聊,在一个停不下来的时代,我们怎么在“附近”找到自己的位置?怎么通过阅读和行走,重新爱上你生活的地方?
再来看看Srini先生从全世界带来的故事。
作为世界设计组织的前主席,Srini R. Srinivasan将为我们带来全球视野下的街区更新思考:好的设计,是怎么让一条街变得好玩的?它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能让人们主动走出来,坐在街边喝咖啡、聊天的魔法。
最后,是孙甘露老师和茅善玉老师的对谈。
一位是写上海故事的茅盾文学奖得主,一位是唱上海声音的沪剧艺术传承人。他们用笔、用唱腔守护着这座城市的记忆。让他们坐下来聊聊,上海的里弄人情、吴侬软语如何能保留在我们未来的街区里,而不止是博物馆的展品中?
这个夜晚,也是“澎湃国际街区日”的一部分。
你不仅是来参加一场活动,更是亲历一个重大事件的关键时刻。在这个夜晚,你将能感受到,我们如何试图在享有“全球城市最具影响力的历史街区”之称的张园,去呈现一个24小时不间断的、充满魅力的活力街区样板。
我们找的,就是那些觉得“附近”很重要的人。
可能是开小店的、做社区营造的、画图纸的建筑师、写文章的创作者,或者,就是单纯为自己住的这条街感到骄傲或着急的普通人。
来吧,11月27日晚上7点,我们就在张园,泡好茶,点亮灯,等你来。
一起把“附近”,找回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