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京西门头沟
藏身着一座被誉为“小布达拉宫”的
秘境古村——爨底下村
它距京城仅90公里
却拥有500多年的时光沉淀
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和
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
今天,就让我们一脚踏入明清画卷
穿越百年,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古村落:500多年历史活化石
爨底下村始建于明永乐年间
作为京西明清古建筑的“活化石”,静卧于门头沟的群山之中。从空中俯瞰,村落呈独特的扇形,形如元宝,又似葫芦,蕴含“福禄吉祥”的美好寓意,是我国北方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山地四合院建筑群。
村落的灵魂,尽在一个“爨”字之中
这个多达30笔画、难写难认的字,源自附近的京西明代军事隘口“爨里安口”,村落因地处隘口下方而得名。当地人用一句顺口溜化解了记忆难题:“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读音为“cuàn”。
石板路:脚踏青云,紫气东来
问石板路,一块紫色?一块青色?
漫步村中,小编立即被脚下蜿蜒小巷的石板路所吸引,砖石的颜色很是特别:一块青石,一块紫石,间隔铺就。
解寄托着美好的愿望
同行的门头沟区斋堂镇党群工作办公室的曹旭老师立即点破玄机:“青紫砖石的颜色正寓意着‘脚踏青云,紫气东来’,寄托着美好的愿望。”行走在这充满吉兆的石板路上,每一步仿佛都能沾到古村的福运。走在高低错落的石阶和古朴雅致的街巷中,仿佛真的穿越回了明清时代。
财主院:全村地势最高的院落
气派的“财主院”
全村等级很高的明清四合院建筑典范
沿石阶上行,全村中轴线的制高点上,便是气派的“财主院”。经曹旭老师介绍方知,这处前后两进、共45间房的院落,是全村等级很高的明清四合院建筑典范。如今,这里作为“乡情村史馆”向游人开放,内部不仅陈列着往昔的生活印记,更设有红色历史展厅,无声诉说着时代的变迁。
再俯身细看,院中为家宠设计的猫洞与狗窝,瞬间让厚重的历史充满了生活的温度,展现出人与生灵共处的和谐之境。在院内平台放眼远眺,可将村庄美景尽收眼底,是此行不可或缺的体验。
山地四合院:因地制宜的建筑智慧
在村中穿行,最直观的感受便是这里的四合院别具一格。曹旭老师的讲解道出了缘由:“相较于京城四合院,爨底下村的院落更为小巧,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层叠的院落与山体浑然一体,体现了古人珍惜土地、顺应自然的建造理念。”
依山而建的院落
仔细观察,抬头可见砖雕、木雕处处精巧,尽管已有饱经沧桑的痕迹,但仍能真切感受到藏于每一处细节的匠人巧思与吉祥寓意。正是这种顺应风水的精巧布局,赋予了村落错落有致的磅礴气势,使其赢得了京西“小布达拉宫”的美誉。
福禄寿三山:“天人合一”的居住智慧
行至村中观景台,曹旭老师伸手指向远处山峦,为小编展开了一幅天造地设的祥瑞图卷:
远山形如卧虎,象征“禄”
中间山头像灵龟,寓意“寿”
右侧山峦状似蝙蝠,代表“福”
“前有罩山,后有靠山”——绝佳风水格局
这“福、禄、寿”三山齐聚的奇观,与村庄另一侧的屏风山完美呼应,共同构筑了“前有罩山,后有靠山”的绝佳风水格局。爨底下村便坐落在这片天然的护佑中,将最朴素美好的愿望,巧妙地镌刻于天地山河之间,尽显着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智慧。
尝鲜儿去吧
这个周末,不妨暂别都市喧嚣
走进爨底下村
在这里,历史并非尘封的过往
而是可以触摸的当下
斑驳的石墙静静诉说着百余年的村庄故事
70多套明清四合院构成了一座活态博物馆
静候每一位来访者细读其中的故事
想解锁更多京郊宝藏地?
锁定“尝鲜儿”
我们一同探寻!
编
编辑:农小旭
·
点分享
点喜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