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弥勒东风韵小镇,阳光穿透云层洒在红砖墙上,爬满藤蔓的老屋与造型奇特的“万花筒”建筑群交相辉映。石板路上,中越两国媒体人摩肩接踵,笑声与快门声交织成跨境交流的乐章。11月中旬,“红河节—红河流域中越合作周暨红河流域中越地方合作对话会”在此举行,作为系列活动之一的“红河流域中越媒体交流活动”同步启动,一场聚焦媒体协作、文化共鸣与民心相通的对话,在红河畔徐徐展开。

“弥勒的空气里都是草木的清香,这些建筑像极了我们越南沙巴的特色民居,但更添了艺术感。”刚踏入东风韵小镇,越南嘉宾陈翠娥便被眼前景象吸引。她身着奥黛,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补充:“当地人太热情了,阿姨们拉着我的手送祝福,还塞给我自家种的核桃。”话音未落,老街省新闻广播电视台记者阮文全接过话茬:“第一次来红河,沿途喀斯特地貌和越南下龙湾有几分神似,但这里的饮食更‘热烈’——早上尝了蒙自过桥米线,汤头鲜得很带劲,辣子鸡的辣椒比越南小米辣还劲道!”

“万花筒”展厅前,莱州省文化旅游部副厅长陈文工举着手机不停拍照。“第一次来东风韵,这些建筑群的空间艺术感太强了!”他指着远处红砖塔说,“几何线条与光影的结合,既有现代设计感,又保留了本土文化根脉。游客这么多,说明好的文化项目会‘说话’。”他坦言,要把东风韵的规划经验带回越南,“有机会一定带家人再来,深度体验这里的慢生活。”
媒体融合发展座谈会上,文山州委宣传部副部长杨益章的发言道出交流深意:“文山与红河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参加这次媒体交流活动是难得的学习契机。”他举例,红河州媒体在短视频共创、跨境直播等方面的创新,为文山提供了可借鉴样本;“依托红河流域中越媒体联盟平台,不仅能加强区域媒体协作,更能通过内容共创、信息共享深化交流,推动中越两国人民的文化互动与民心相通。”他透露,未来文山将联合红河、老街等地媒体策划“红河流域故事”系列报道,“用镜头文字讲好边境共生情、发展事,为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注入舆论与文化动力。”

“红河流域是中越共有的文化纽带,媒体合作是连接民心的‘桥梁’。”红河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张蓉在座谈会总结时说,“红河水从云南流向越南,滋养了两岸土地,也滋养着两国情谊。相信共同努力下,红河流域文化将在中越乃至世界舞台绽放光彩,为增进友谊、推动地区和平发展贡献力量!”
夕阳西下,红河水波光粼粼。东风韵小镇广场上,中越媒体人仍在热烈讨论,游客举着手机记录美景,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共饮一江水”的图景。这场跨越山水的交流,正如红河水般,在寒冬里涌动着温暖的春意。
记者:黄健 李芳 文/图
责编:莫凯佳
一审:张玉琴 赵娅玲
二审:朱薇
终审:黄波
红河州融媒体中心投稿邮箱:hhzrbs@126.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