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将至 银杏初黄
银杏(2025年11月22日蓬州闲士摄于成都市文武路,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寒冬将至,成都的街头成片银杏初黄,成为了秋冬季节独特的美景。
银杏(2025年11月22日蓬州闲士摄于成都市万福桥,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或许有人不知道,这种拥有如扇状叶片的树木是成都的市树。1983年5月,成都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命名银杏树为市树、芙蓉为市花和确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为“市树市花日”的决定》。自此,银杏树便正式为成都代言。人们赋予了银杏文化的属性,银杏则在每年秋冬带给成都美景和温暖。
对于成都来说,寒冷并不是秋冬的代表,青黄的银杏才预示着秋冬来到。银杏初黄,年年如期而至,今年亦是如此。漫步青羊区的街头巷尾、名胜古迹,总能看到银杏掩映下的宁静和美好……
白果林银杏路
银杏路,正如其名,挺拔的银杏树占据了街道的一侧,纵列成片,好似卫士镇守一方。街道另一侧,灰砖灰瓦,是小区矗立的围墙。行人漫步于街上,被这围墙和银杏树夹在了中间,略有冬季的压抑而又并无冬季的肃杀。一片灰蒙蒙中,也有亮丽的色彩:娇艳的金黄小花,青黄相间的银杏叶,还有寒风中为生活永不停息的步伐。
“街上车水马龙,来往匆忙,偶有人驻足欣赏银杏之美。银杏路上的银杏树,似乎生来就是长在这里的,早已融入了街道的生活之中。没有人质疑,没有人感叹,只道是寻常。寻常的忙碌,寻常的形形色色,寻常的生活。”
人们因为成片的银杏树而认识了银杏路,银杏路从此与银杏树深度绑定在一起。银杏树常见,而银杏路不常见。人们习惯于在名为“银杏路”的地方寻找银杏的踪迹,因为银杏路上有大片银杏树——这似乎成为了一种常识;而这种常识,渐渐抹去了人们关于银杏路的其他印象。慢慢地,银杏树成为了银杏路上“存在即可”的标志,不再是主角,而是化为了寻常生活的一部分。
浣花溪
说到赏银杏,浣花溪是避不开的。这个文化与美景相互交融的胜地,在秋冬之际又迎来了新的景致。
走进浣花溪公园,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树木,红、黄、绿三色交相辉映,绚丽缤纷,如梦如幻,掩映着一条曲径通幽,投入了冬季的怀抱。游人漫步其间,平静而又欣喜,偶尔驻足路边,拍摄美景;偶尔三两结伴,谈天说地。抛开生活的烦恼,远离都市的喧嚣,浅浅微风拂面,只觉身心俱安,遁入宁静。
银杏树在这里是独特而不容忽视的。在冬季冰冷的氛围下,连草木都散发着幽深的气息。只见公园内树木丛生,青处青得发乌,黄处黄得亮眼。这一冷一暖对比,竟无丝毫违和之感,也绝无半点对抗之意,像是春夏与秋冬达成了和解,在此安然共存。而银杏正是这里金黄色的主角,虽然叶片仍是绿黄相间,但金黄的色调早已占据了主导,牢牢地抓住了游人们的目光。红墙灰瓦之间,亦能窥见青黄。
浣花溪公园旁,是著名的杜甫草堂。在两旁银杏树的映衬之下,草堂显得格外的庄重。银杏叶黄绿并在,草堂建筑古今共存,仿佛将不同时空抽离出来,拼凑在了一块。所见之景,既非杜甫生活之处,又非现代人熟悉之地;既非春夏绿意盎然,又非秋冬叶黄草枯。然而,就是这样的景色,往往更能让人心平气和,忘却实际的不快和遗憾。
奎星楼街
奎星楼街,一条以文化和美食著称的街道,在冬季也有着与众不同的银杏美景。
这条老街大有“明堂”:老成都的记忆和新时代的街道融为一体,散发出跨越时空的文化芬芳。路旁有高大挺拔的银杏树遮蔽了阳光,还有令人称奇的绘画作品涂满了围墙。银杏盛放和文化创新在此交织融汇,相得益彰,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碰撞迸发出冬日中耀眼而又温暖的火光。
银杏树上青黄叶,小区楼旁灰白墙。冬日之下,闹市之中,漫步在银杏覆盖的街道上,仿佛能从压抑的气氛中解脱出来,享受片刻的悠闲。
银杏或许就是这样:年年岁岁,来来去去,凉风渐起,一树金黄。银杏早已成为了成都人生活的一部分,有人欣赏,有人视作平常;有人将银杏看成健康长寿的象征,也有人将爱情的希望寄托在银杏身上……无论如何看待银杏,它都还是那样。
寒冬将至,万物顺然,只有银杏还在负隅顽抗,执著地将温暖的色彩带回人间。
来源:青羊地方志
供稿:成都市青羊区地方志编纂中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