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随笔】
作者:敖阳利(媒体评论员)
在云南洱海雪山许下海誓山盟、在新疆赛里木湖定格幸福瞬间、在上海“云端”婚姻登记点摁下红手印……对年轻人来说,登记领证、结婚这一人生大事正摆脱传统套路,变得更具仪式感、沉浸感、体验感。当前,以“婚礼+旅行”为核心的婚旅经济蓬勃兴起,不仅成为我国扩内需、拓消费的鲜活实践,更折射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注入了动能。
婚旅经济的兴起,实则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与政策导向同频共振的结果。随着95后、00后成为新婚主力军,婚旅消费需求正从传统的举办仪式向体验升级转型。这种需求变化的背后,是坚实的经济支撑: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314元,比2020年增加9125元,为婚旅经济夯实了基础。与此同时,结婚登记“全国通办”政策落地,各地纷纷推出的配套扶持举措,包括发放“婚庆+文旅”消费券、把登记点搬到景区、延长婚姻登记服务时间等,一系列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婚旅消费潜力,为行业发展铺就了畅通之路。
婚旅经济对扩大内需的作用不容小觑,因其并非单一消费场景,而是串联婚姻登记、婚纱摄影、目的地婚礼及交通住宿、餐饮伴手礼等多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带动效应突出。更关键的是,其打破地域消费壁垒,推动消费要素跨区域流动,催生出一批特色鲜明的热门目的地。比如,云南大理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形成从旅拍到住宿的一站式服务链;湖南凤凰古城景区婚礼,以民俗体验吸引新人;浙江莫干山、安吉的山间野奢婚礼,将自然与浪漫结合营造独特回忆……各类目的地各具特色,让婚旅消费的版图不断扩大。
当前,婚旅经济的崛起恰逢其时,既顺应了消费升级趋势,更促使服务消费供给提质增效,未来发展空间广阔。锚定“十五五”战略导向,紧扣“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的思路,可聚焦场景创新精准发力,进一步壮大婚旅经济。依托结婚登记“全国通办”政策,在更多景区、文化地标增设特色登记点与专属婚礼场地,满足年轻人追求个性和新鲜感的需求,让领证结婚本身成为文旅体验的核心环节。
在此过程中,当注重立足地域文化资源禀赋和文旅产业特色,打造差异化产品,避免同质化竞争,让每一场婚旅都烙印上独特的地方文化印记。同时,强化相关基础设施配套与数字化服务升级,优化新人及亲友的出行体验;联动行业协会、市场主体建立标准化服务规范,保障消费权益。比如,针对家庭式婚旅趋势,设计亲子友好型套餐,在满足新人仪式需求的同时,为随行亲友配套亲子游乐、康养休闲等服务,带动餐饮、住宿、文创等产业协同增收。通过政策引导、市场驱动、文化赋能的多元合力,让婚旅经济成为激活文旅消费、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持续释放婚旅经济的乘数效应。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26日 0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