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河南文旅的宣传矩阵中,三门峡频频占据核心版面,从黄河文化旅游节的持续造势到冬季天鹅季的重点推广,这座黄河之畔的城市俨然成为河南文旅的新晋C位。河南文旅局对三门峡的专门力荐,绝非偶然,而是其精准锚定资源禀赋、深耕文旅创新的必然选择,而三门峡能站稳C位,更是凭借生态、文化、业态三重核心优势,在河南文旅版图中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亮眼之路。
河南文旅力推三门峡,首先在于其填补了河南文旅的特色空白,让“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品牌更具层次感。相较于洛阳的盛唐气象、开封的宋韵风华,三门峡的文化自带“源头感”与“独特性”。作为仰韶文化的发现地,仰韶村遗址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庙底沟博物馆的“花开中国”陈列更是斩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奖,这些资源让河南的文明叙事得以追溯至史前时期 。加之函谷关的道家文脉、虢国博物馆的商周礼乐文明,以及“见村不见房”的陕州地坑院这一中国四大古民居奇观,共同构成了河南少见的“远古文明+古建奇观”文旅组合,成为河南文旅差异化竞争的关键棋子。
生态优势则让三门峡成为河南文旅的“颜值担当”与四季游标杆。黄河在这里蜿蜒200余公里,经过生态修复后形成的百里黄河生态廊道,串联起天鹅湖等多个景区,超50.72%的森林覆盖率冠绝河南 。每年冬季,上万只西伯利亚大天鹅飞抵湿地越冬,“天鹅之城”的名号不仅成为冬季限定盛景,更让三门峡入选全国冰雪旅游精品线路,打破了北方冬季文旅的淡季魔咒 。这种“生态+文旅”的模式,既契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国策,也为河南文旅增添了灵动的自然底色,与中原地区厚重的人文景观形成完美互补。
而三门峡能从河南众多城市中突围站C位,核心在于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了可持续的文旅竞争力。在业态创新上,三门峡走出了“文旅+”的融合新路 。函谷关的《大秦烽云》实景演出用科技重现金戈铁马,陕州地坑院的灯会与NPC互动让千年古民居焕发夜游活力,1200余种文创产品更将仰韶彩陶纹饰转化为时尚单品,甚至亮相巴黎奥运会,让古老文化走向国际。同时,黄河文化旅游节、横渡母亲河等品牌活动持续举办29届,成为黄河流域影响力最大的主题节庆,形成了稳定的客流吸引力 。
接地气的体验感与完善的配套,更让三门峡的C位实至名归。这里既有灵宝苹果、仰韶酒等16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带来的味觉盛宴,也有捶草印花、陕州锣鼓书等民俗带来的烟火气息 。“一码游三门峡”小程序与景区数字化升级,让游客体验更顺畅;核心景区纳入河南文旅优惠政策,更以诚意降低了游客出行门槛。2025年春节假期接待游客超606万人次,1 - 7月旅游总收入达235.81亿元的亮眼数据 ,正是市场对其C位实力的最佳佐证。
从河南文旅的整体布局来看,推荐三门峡是棋高一着的战略考量;从三门峡自身发展而言,站稳C位是其深耕特色、持续创新的必然结果。这座集文明源头、生态奇观、创新业态于一身的城市,不仅为河南文旅注入了新活力,更证明了小众城市只要坚守本土特色,就能在文旅赛道上绽放独特光芒,成为区域文旅的闪亮名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